文档介绍:罿松江老龄简讯 羇第3期肆(总35期)蚄聿2009年9月28日莈螈【报刊转载】莃腿编者按:在上海市第二十二个敬老日即将来临之际,《上海老年报》对各区县近年来的特色老龄工作进行了巡回报导。九月初,《上海老年报》的记者们来到松江,实地了解了松江在创建民办老年活动室中的经验做法,并做了专题报导。现将2009年9月22日《上海老年报》头版刊登的《民办老年活动室让老人宾至如归》全文转载如下:蝿膆为解决农村边远地区老年人参加活动难的问题,松江区老龄部门近年来以破冰之勇探索出了一条老年活动室民办公助之路,大大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膂艿民办老年活动室让老人宾至如归膀袇在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村民潘材凤家在宁静的乡村里显得格外热闹,每天都会有几十位老人前来串门。原来,这栋普通农宅两年前已变身为“老年活动室”。记者了解到,在松江区老龄工作部门的积极扶持下,到今年年底全区将在边远地区建成类似的民办老年活动室43家。膅谈及成效,松江区民政局副局长、老龄办副主任景玉龙告诉记者,通过试点后发现,在市郊边远地区利用民间资源兴办老年活动室实在是一举多得,既可节省政府对实事项目的投入,节约土地资源,又可以有效利用群众空置房屋,改善部分困难家庭的经济条件,还可以为部分低龄健康老人发挥余热提供机会,收获奉献的快乐,更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的活动场所,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据景玉龙介绍说,活动室受到农村老年人的极大欢迎,十分值得进一步去进行推广。荿芆行政村面积太大远水解不了近渴莅据悉,早在2006年,松江区在调研民政、老龄工作时发现,由于每个行政村都是由数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普遍较大,,仅依靠行政村已建成的一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很难满足全村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对不少分散在边缘自然村的老人群体来说,去一趟中心村的老年活动室很不方便,特别是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如果遇到高温、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根本无法赶去参加活动。何不利用农民的空置房屋,因地制宜在边缘自然村开设民办老年活动室,满足老人的活动需求?一个颇具破冰之勇的大胆设想由此诞生。羃于是,听取老人意见、召开座谈会、可行性论证等等,一整套民办老年活动室创建运作思路应运而成。据松江区民政局老龄科科长朱秋荣介绍,民办老年活动室的设立主要是以全区边远地区经济相对薄弱、老年人较多、离中心村老年活动室相对较远的自然村为主。开办人一般要求为年龄在6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有一定威望、具有奉献精神、乐于为老年人服务的村民。经逐级审批通过并办理相关合法手续后,批准申请人在自家农舍设立老年活动室,依照公办老年活动室的要求规范运作,面向周边老人免费提供诸如阅览、影视、棋牌等服务。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政府除了统一配置活动室活动设施以外,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贴房屋、水电和日常管理等费用。葿蚇邻家农舍“华丽”转身成了老人活动“根据地”肇2007年,3家试点的活动室分别在泖港镇、新浜镇和石湖荡镇正式挂牌亮相,自开张第一天起,民办老年活动室就成了附近老人们的“根据地”。东夏村村民73岁的沈士林笑称,潘材凤家开办的老年活动室早已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幸福茶室”,“我天天来,每天都要待上五六个小时,上午喝茶聊天,下午读书看报。就算在春节期间,我也没舍得请一天‘假’。”看到试点的老年活动室广受老人欢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到2009年,松江区连续两年以每年新开20家民办老年活动室的速度予以推广。不少老年活动室,不仅能够严格按照区老龄办要求服务到家,而且还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拓展了服务功能。比如,有的成为村委会联系老年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的桥梁,有的成为基层老龄办听取意见建议、开展为老服务的平台,有的甚至于还能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助浴、助餐等服务。螂景玉龙欣喜地告诉记者,最近民办老年活动室为市郊边远地区老人提供综合服务项目成功获得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资助,在上海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标中一举中标。“扶持民办老年活动室投入少效果好,我们有信心把这一好事做得更好,让民办老年活动室努力成为农村老人晚年生活的娱乐站、家庭纠纷的调解站、邻里互助的加油站、时事政策的宣传站、延年益寿的健康站和乐善好施的捐助站。”《上海老年报》螃肈薅【工作动态】螅袃区老龄办积极筹备敬老日庆祝活动葿芇为庆祝上海市第二十二个敬老日,松江区老龄办会同各单位、各部门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敬老日庆祝活动,以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助老氛围,进一步促进松江老龄事业发展。薄一、大力开展宣传活动羂积极参加市老龄办组织的《开展“尊老助老和谐上海”新闻联合报道活动》,同时,在全区范围内,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老年法及孝亲敬老先进典型事例。袀二、精心组织有关活动蚅10月20日,组织老复退军人代表参加“再当一天老兵”活动。芃10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