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篇一: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浅谈对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文章简单阐述了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农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了解美国中西部农业环境问题及措施,总结我国农业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关键词:农业;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随着一系列富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更使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正在不断恶化,有些地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严重破坏了农业基础条件,农产品安全出现问题,威胁着农民生命安全。一、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 1生活污染生活垃圾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由于受农村财力不足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影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填埋、焚烧,随意倾倒等单纯的方式,污染周围环境,又造成二次污染。生活污水最近几年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为农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而客观上也增加了农村污水的排放量。农村污水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影响农村的人居环境,渗入地下或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炊烟污染我国农村多数农户炊事采用作物秸秆或薪柴,产生大量烟尘,不仅危害农民自身健康,而且污染空气,部分地区依靠薪柴做饭取暖,大量砍伐树木,破坏地表植被,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粪便污染广大农村各户多为旱厕,人的粪便露天堆集,不仅直接污染居住环境,也成为苍蝇和病菌的孽生地,传播疾病,危害健康,更有甚者,部分本地农民,直接将粪便倾倒于沟渠、池塘、荒地,污染更大。 2农业生产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大量施用化肥且施用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板结,而且大量施用的化肥得不到吸收,随灌溉和降水流失,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农药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特别是大量施用巨毒农药,随意丢弃农药瓶及回收农药保管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现行推广的“白色农业”,造成大量使用塑料薄膜,由于回收不力,形成“白色污染”。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养殖小区、养殖场和散养户排出的粪便、污水、废气物,其中大部分尚未有效处理和利用,随意露天放置或在粪沟中流淌,病菌在其中繁殖,成为重大的污染源。许多养鱼农民向库塘投放畜禽以便催肥水体,造成农村塘库水源的污染。秸秆对环境的污染作物收获后产生大量秸秆,有的农户将作烧材放置于房前屋后、村边街道,影响村容村貌,秸秆年久腐烂,也污染农村环境,并且,大量秸秆存放于村落庭院也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部分燃料充裕的农民在田间直接将秸秆烧掉,对大气造成很大污染。 3工矿企业和城市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乡镇、村办企业的污染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乡镇、村办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工艺落后,不具备必要的环保条件,加之追求眼前利益,根本置环境保护于不顾,大量排放污染物,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五小”企业和城市的重污染企业大量向农村转移由于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五小企业和城市里的一些重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立足,纷纷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给当地农村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工业园区,城市工业企业退城进郊,城市生产生活废水给农村环境带来污染由于一些企业环保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污水处理设施不足,部分园区污水经管网集中收集后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河流,湖泊水库中;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水,也由于污水处理能力限制,直接排放,给城郊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所产生垃圾的数量加大,城市规模膨胀,使城市地域不断向郊区农村扩展。而由于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大量城市垃圾得不到处理,城市不断向周边农村输出垃圾,许多村庄周围变成城市垃圾场,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加剧了农村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二、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污染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水土流失、农业用水资源匮乏、土地盐碱化和农田污染等,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导致农业资源总量的减少和质量下降。水土是农业的基础,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使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丧失,使土地变得贫瘠甚至荒废;蚕食耕地,可以说直接剥夺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空间;农业水资源被污染,影响了农业灌溉,破坏了农业生态。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对草地的盲目开垦,使森林、草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能力减弱,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和不合理的使用,使农业耕地发生大面积板结,致使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失调。其次,导致自然灾难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