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9/5/24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篇一: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课程:人文经典导读课程老师:张源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说到基督教,我们脑海中会出现一群虔诚的基督徒;而谈到基督徒,我们眼前则会浮现他们真诚忏悔的样子;而提到“忏悔”这个词,则不得不说说奥古斯丁与他的《忏悔录》了。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us)的《忏悔录》让我们透彻地看到了一个伟大天主教主教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心理一步步成熟变化的过程。《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满心的悔恨与真心的认罪之意以及他对上帝满满的顺服和真挚的爱。他激烈而至诚的话语让我们从心里被他的话语感动。全书以祷告的形式行文,详尽地叙述了他归信上帝的内心挣扎和历程,尤其是他对自己心路历程的深入剖析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心愿意认罪悔改并跟定上帝的虔诚的基督徒的心,只有那样的基督徒才愿意将自己那些阴暗面进行剖析,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忏悔录》才成为所有自传的始祖,开创了从心理层面进行文学创作的传统。让我们从他的《忏悔录》中看看他的思想是怎样变化的吧。奥古斯丁出生在一个信仰复杂的家庭里,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为人懒散偷安,贪恋世俗,直到临终的时候才在他母亲的耐心感化下信主受洗。而他母亲莫尼加却是个忠诚的基督徒。受这样家庭的影响,奥古斯丁的信仰很混乱,他搞不清楚自己该信什么,也找不到精神的寄托。稍微长大后,他到附近地方上学,后来迦太基专攻修辞学。离开家人的奥古斯丁像脱了缰的野马,逃学、看剧、撒谎成了家常便饭。并且他因不喜欢希腊语而拒绝学****它,这虽然阻碍了他了解希腊神学和哲学,但也正是这样使得他的著作具有原创性不依赖别的传统。另一方面,似乎父亲的放纵***及母亲的坚持都遗传到他一个人的身上,使得他在青年时将自己的迷失转移到***方面,却不愿改变自己的这种状态。在迦太基的日子里,他有了自己女友和孩子,也是在这里他被西塞罗的《荷尔墩西》所吸引,开始“爱智慧”和“渴求贞洁”了。在接触异教理性主义,基督教和摩尼教后,他选择了摩尼教。因为摩尼教让他感受到了一群志同道合朋友间互相帮助、彼此关爱的精神快乐和对基督的尊重。回乡不久后他的挚友去世,心情悲痛的他离开家乡再次在迦太基深造,但读的书越多,他越是发现摩尼教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疑问,这使得他对摩尼教很失望。所以他辗转到罗马开始更深的探究。然而神奇的是,几年后,他皈依了基督教。这还源于他一次奇异的经历。《忏悔录》中记述,某一天正当他在住所花园里为信仰而彷徨之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拿起,读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恰是圣保罗的教诲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安排,去放纵私欲。”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放荡生活,他感到这段话像针一样扎在自己的心上,“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中心,驱散了阴霾笼罩的疑云”。他也理解到信仰不是他的选择或他的决定,而是上帝恩典之召的结果。387年复活节,他接受安布罗斯洗礼,正式加入基督教。这个浪子终于回到了上帝的怀抱中。这也让一直为他祷告,天天以泪洗面而为他赎罪的母亲极其喜悦。之后他便一直竭尽毕生心血为基督教福音的传播奉献着,从而“成为神所使用的器皿”。通看《忏悔录》,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这篇“自传”与现在意思上的自传有很大的不同。他的着眼点不是自身,而是自己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家一定会在自传中大写特写的个人重要事情,如家庭、事业、爱情之类的,他只淡淡一提或直接忽略。而对于大家认为可以忽略不计的“偷梨”事件,他却长篇大论一番来写。这是因为他以上帝恩典的来看待他的事情,在他的思想中他就是带着原罪来的这个世界的,这个“偷梨”是他走向堕落的开始,之后一步步走向歧途,心志丢失,而在上帝恩光的带领下,他渐渐从堕落的深渊爬上来,走在了为上帝服务的道路上,从而对上帝有了新的认识及体会。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他对他母亲的感情变化。从最初的不愿听,到欺骗逃离,再到后来的与母亲一同见证异象并成为信仰上的盟友,这期间他的心一直在变化,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孩子心灵成长的过程,以及他在母亲、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心路历程。他是爱母亲的,但是因为信仰的不确定,他只想逃离天天在自己耳边念叨的母亲。当他认识到上帝的真谛的时候,他也了解了母亲的信仰以及对自己的爱。也许真是母亲的眼泪让这个孩子找到了爱的归宿及心灵的筑巢。在这本《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深刻反省了自己从出生到三十三岁的内心挣扎。奥古斯丁曾说过“我的著作中,最引人乐于批阅的,莫若我的《忏悔录》。我晓得:我的《忏悔录》不但过去,就是现在,也还使许多弟兄们不忍释手。”他之所以敢这样自信满满地这样评价他的著作,是因为《忏悔录》的确是他用自己全身心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