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尊师故事.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尊师故事.doc

上传人:rita291961 2019/5/24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尊师故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尊师故事篇一:尊师的故事“首孝弟”的“孝”字为会意形声字,上老下子,为子承老形。本义是对父母,对老一辈的尊重和关爱。这个“弟”是现在惦心旁的“悌”,在古字它们是相通的。“悌”字,从心,从弟;本义作“善兄弟”解,心中有弟,说明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且又有顺从的意味。“首孝弟”,即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顺从友爱兄弟姊妹。“事诸父,如是父,事诸兄,如是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尊师故事1: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尊师故事2:《心意》上课的铃声响了,王老师夹着备课本,匆匆地走进教室。她翻开书,刚要讲课,忽然发现讲桌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这杯水是哪位同学放的呀?”王老师笑着问。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吱声。王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温和地说:“今后,大家要注意,谁也不准把水带到课堂上来。”王老师把水端到了窗台上,便开始给大家讲算术。王老师声音嘶哑了,但她讲得那样认真、那样仔细。第二节,王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语文课。她一走进教室,就看见桌上又端端正正地放了一杯开水。怎么回事?王老师心里想:是不是哪个学生捣乱?可是,她见大家坐得整整齐齐,一个个挺着胸,背着手,两眼一眨不眨地望着自己,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她又把水轻轻地放到窗台上,讲起课来。上完了课间操,王老师带着同学们的作业本来上自****课。王老师发现,那只水杯又回到讲桌上来了:清水漫到杯口,冒着缕缕热气,水杯底下还压着一张纸条。王老师忙拿起来看,只见上面工整地写着: 亲爱的王老师: 您每天都是那么认真地给我们讲课。这几天,您为了我们生了病,还不休息,坚持来为我们讲课。听着您嘶哑的讲课声,我们是多么感动啊!经过大家的商量,我们每节课都给您准备一杯开水。王老师,请您喝了吧!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一片心意。最后,祝老师早日恢复健康。四(1)班全体同学王老师看完纸条,端着杯子,激动地说: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爱友故事:《孔融让梨》孔融,曲阜人,孔子的后裔,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他小时侯让梨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孔家有兄弟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兄弟们在一起学****游戏,总是互相谦让,和和睦睦,从没见他们吵嚷打架的。孔融四岁那年,家乡的梨子丰收,家里的桌上、篮里放满了又香又甜、黄澄澄的梨子。平时,兄弟们吃梨,孔融老落在后面,并且总挑小的吃。孔融的父母看在眼里很高兴。一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准备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左看右瞧,不挑好的、不拿大的,却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父亲看着他的举动,赞许地点点头。但又故意问他:“这么多的梨子,你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更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呀,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父亲一下子把孔融抱起来,直夸他:“真是个好孩子啊!”亲朋好友知道这件事后,纷纷称赞说:四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篇二:尊敬师长的故事尊敬师长的故事 1、程门立雪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