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格式:doc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aluyuw1 2015/1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需求和必要性 4
第三章建设规模和内容 5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6
第五章建设方案 8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 18
第七章劳动保护 21
第八章消防 22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3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24
第十二章社会效益 26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27
第十四章附件 28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鄂尔多斯救灾储备库
二、承建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民政局
三、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度高、灾害集中、损失严重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雪灾、地震、洪水等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为了提高政府灾害救助水平、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正常社会秩序,1998年国家建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要求民政部门建立用于储备救灾物资的专门设施,其储备物资主要用于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灾民实施紧急救助,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经过10年的发展,已在11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同时,部分省、市、县也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了本级救灾物资仓库,它们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目前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普遍存在仓库面积小、建设标准低、基本装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目前的救灾工作需要,更无法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备灾、救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必须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符合标准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此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已开始启动。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同时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灾害多发地、县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库、点”,即灾害发生后,先动用最基层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救灾物资,当满足不了救助需求时,再逐级向上申请物资,直至动用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救灾物资。鄂尔多斯市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受灾种类较多的地区,目前救灾物资管理一直采用租借的库房存放救灾物资,可储存物资数量少且品种单一,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无法保证救灾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
急需建立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四、投资概况

康巴什新区北区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用地东西长约110米,南北长约127米。库区用地: m2。总建筑面积:4100m2。其中库房3300 m2,生产辅助300 m2,管理用房300 m2,附属用房200 m2。

项目总投资为2140万元,其中市级筹集资金1140万元,自治区民政厅福利彩票公益资助1000万元。
五、编制依据
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关于申请福彩公益金资助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报告鄂民字[2012]62号文。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
六、结论
该项目关系到灾后救助的物资储备是否充足,能否保障重大自然灾害的顺利救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应该尽快实施。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市级救灾储备库的建设,是构建国家及我市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需要
为加强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鄂尔多斯地貌类型多样,既有芳草如茵的美丽草原,又有开阔坦荡的波状高原;全市境内五大类型地貌,%,%,%,%,%。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等特点。特别是近年,雪灾、旱灾等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年均受灾人口在40万人以上,灾害损失在8亿元左右,救灾抗灾工作任务很重,救灾物资严重不足。
为使发生灾情时,灾民能尽快得到物资救援,近年来,国家在一些地方建立了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单位,储备物资在紧急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民政部门救灾和安置灾民的工作水平。灾害发生后,民政部门的救援工作能够以省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为依托,以自治区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鄂尔多斯市当地拟建的储备库为重点,以辐射边远地区进行物资储备,形成覆盖全市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一旦灾害发生,保证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调拨救灾物资运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