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代尊称.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尊称.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5/2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尊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3、第三人称代词:“其”、“厥”、“之”。“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一是“之”和“其”除称代以外,还可以称人或物。二是“之”和“其”除了可以称代第三方以外,有时候也可以用来称代说话人自己或听话的一方。区区、在下、不才、小生、我、1、人称代词(1)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等。(2)第二人称代词:“汝、女、尔、若、而、乃”等。(3)三人称代词:“之、其”。(4)古汉语人称代词的一些特点:1)形式多,用法复杂。2)没有单复数的区别。有时也在人称代词后面加“属、侪、曹、辈、等”一类名词以表示多数。汝,余,吾,我,尔,卿等尔,女(汝),朕,哀家你:女、汝、若、而、尔尔、乃子、卿、君、尊驾、阁下、公、足下/汝,尔,女,子,卿,君,尊驾,阁下,公,足下第一人称-我:我、吾、余、予、朕、某第二人称-你:女、汝、若、而、尔尔、乃第三人称-他/她:其、之、他、伊、渠(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体系还不完备,严格说来,先秦汉语中还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来承担的。)在上古汉语里,人称代词单数和复数是同形的。有时,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可以加“侪”、“属”、“曹”、“辈”、“等”来表示复数。这些词与现代汉语的“们”不同,它们都是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中也有不少的人称代词,其功用也是用来代替人或事物名称。有第一、第二、第三之分,还有己称、旁称和尊称等。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例: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  3、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