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六月五日我在电脑室观看了“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几节语文课,真正认识了“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几节课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第一步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第二步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教师点拔;第三步教师小结当堂训练,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练习。虽然几位教师的点拔技巧、驾驭艺术各有千秋,但总体上都是在学生主动、投入、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发现学生的表达流畅,见解独到,合作默契,我不得不叹服:好一个训练有素的学习小组!到了学习成果展示环节,课堂已完全成为了学生展示的舞台了。学生大方、流利的讲解,同伴踊跃地质疑,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又一个接一个地迎刃而解。老师只站在一旁适时的调控点拨。这完全是一场“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的舞台。正如我国教育专家卢志文老师说过的:好课的标准不好说。但只要课上孩子们“小脸发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堂课一定不是差课!“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符合了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激励、鼓舞和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多种能力。课堂上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充满欢乐、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学生自主读书、自我展示、个性张扬。这样的课堂令人振奋。这种课堂与平时我们提倡的导学式课堂的共同点都是先学后教。而这种课堂的最大特色在于变“教堂”为“学堂”。学生先学后教,不是由教师教,而是由学生汇报,达到“生教生,生强生”的目的,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的课堂我作主”。这样的课堂是怎样打造出来的?又是如何推广的?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如何培养的?课堂前预习时的“自学”是如何指导的?需要经历怎样的“蜕变“?1、把“先学后教”分为六个环节,每一环节又分操作、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四个层面进行阐述,具体操作性强。这指导意见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铺了路搭了桥,为一线教师的教改提供了一个详细具体的,实用性很强的操作范本。2、。预习指导是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分别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指导工作十分细致。每节课教师要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有些要求可以常规化。如,每课都这么做: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读通课文等等;有些要求是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这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要有精细化的设计。3、设计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的导学案。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分年段、分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分别设计了一套指导学生自学的导学案,并制作成课件。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学案可以用于指导学生预习,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有了正确的自学方法,明确的自学内容和要求,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自学。这一举措为全面推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做了充分的铺垫,使得老师们的课模改革有“依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人加减,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4、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都出示每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提纲和温馨小提示,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了,又能根据相应的学习任务展开学习。由于是在小组内学习,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了,表达能力进步了。“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来补充……”“我来纠正……”“我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谁来帮助我?”“我同意你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