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历史潮州 潮州土寨楼.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潮州 潮州土寨楼.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5/26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潮州 潮州土寨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薁黄炽隆老人原来是潮州饶平县一所小学的校长,退休后,他每天的生活差不多都是围绕着黄家二十几代一直居住的这座道韵楼。每天早晨,黄炽隆老人都要先和老伴一起喝几道工夫茶,然后就和楼内其他几位老人一起从事道韵楼的宣传与保护工作。道韵楼位于潮州市饶平县的三饶镇,从公元1477年开始营造,经过一百多年三代人的努力,于明万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建成,大门口石匾上的“道韵楼”三字还是明代奉京礼部尚书黄锦所题。字幕:我们始祖到这里来以后,在这里先建立了一个家园,然后到两三里外的地方去看看,他看了以后觉得还是这个地方好,所以又倒回来,所以叫做“倒运”,从那个地方到这个好的地方来住,所以后来名字,“倒运”用文字写出来,就用道德的“道”,音韵的“韵”。道韵楼所兴建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所以一个姓氏或者一个宗族,往往聚族而居,为了安全,因此这些围楼在建筑之初就充分考虑到防兵乱、防乡斗、防野兽的需要,这些围楼都十分坚固。道韵楼是用黄土夯筑而成的,,,一眼望去道韵楼简直就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古城堡。字幕:这个墙就是用土夯起来,它很厚,很高,原来是为了防盗、防火的作用,上面那个枪眼是自卫的作用。传说有乡斗的时间,有人来过攻击过一次,相传这样讲的,攻击一两个月。这个楼,里面门闭起来,还不会被下去,原来里面有水,有粮食,有柴,所以里面就攻不下,围了两个多月还攻不破。道韵楼周长328米,是中国最大的八角形土楼。在楼内有正房56间,角房16间,原来住有一百多户,六百多人。现在,还有一百多人住在楼内。四百多年过去了,在道韵楼内从未发生过大的火灾,这一方面是因为造楼时已在土楼内设了32口井,既可以满足各家各户的生活用水,也可以起到防火、救火的作用;但重要的是,在楼内生活的人都是同一个姓氏,彼此之间都有着说不清的辈份关系与亲情,一旦哪家失火或有难,全楼的人会都来救助,或许这才是道韵楼和许许多多土楼得以保存至今的真正原因。除了山区的土楼,今天在潮州的平原地区,也还保留着很多古寨,它们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潮州的很多平原地区因为背山面海,而当时海盗盛行,很多村落都饱受侵扰,于是村民们为了防盗匪,纷纷在村落外筑起高墙,形成了一个个平原土寨,像潮安县的龙湖寨、象埔寨就都是这么兴建起来的。当年为什么建这个塘湖古寨,就是因为这里“靡有崇墉巨障坚甲利刃为防御之具”,就是缺乏一些防御的手段,所以嘉靖年间,这里有一位绅士,当过广西省的布政使的,他回来以后,正好当年倭寇、强盗两者作乱,加上来平倭的这些官兵也为非作歹,所以他举臂一呼,带领全村的乡民建起了这个寨。从此以后,它就变为了一方的净土,非常安全,连周围的很多老百姓也搬到这个寨里面来住了。几百年过去了,在土寨楼外已经建起了鳞次栉比的新楼房,但楼内却还仿佛停留在时光隧道的另一边,居住在这些古老房屋中的人们依旧享受着祖先为他们营造出的那份宁静与安逸……魅力潮州•潮州工夫茶初到潮州的人,走在街头巷尾,随时都能看到许多这样的喝茶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潮州人喝茶时一定要生起炭泥炉,烧出滚水,认认真真烫杯淋茶,不紧不慢轻呷细品。这就是潮州的工夫茶。潮州工夫茶非常讲究泡茶的技艺。茶叶大多选用当地出产的单丛茶,这是一种在高山茶田采集加工的茶叶品种。泡茶的水也十分讲究,潮州茶客有“泉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再次”的说法。过去潮州城里还有专门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