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5/26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肈莃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袀个人生平肀膈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螄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薂个人简介衿陈廷敬以清廉正直闻名。比如他任左都御史时,***上行贿受贿、营私舞弊成风。于是,他上书皇帝要求制定严厉的制度,以改变不良风气。他的建议被康熙采纳,责令都察院严惩不法之徒。此举对于治理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他非常重视发现和重用有识之士,经常向康熙皇帝推荐人才,比如有名的王士祯、汪琬、陆陇其、邵嗣尧等人,都是经他力荐而受到朝廷重用的。芇由于陈廷敬很有才华,在任翰林院学士时,曾和掌院学士喇沙里、侍讲学士张英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表扬他们“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曾特赐予他和喇沙里、张英三人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绸缎各二匹。王跃文写的《大清相国》中曾这样赞扬他: 膅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羀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薈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莇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莂他原名陈敬,21岁中了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便赐名陈廷敬,从此声名雀林。他和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经历了合徐乾学、高士奇的明争暗斗,是呀,同僚似狼,君王如虎,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终于成功立业,扬名于青史!他悟出了***五字诀:等、忍、狠、隐、稳,在领悟当中,他的岳父、妻子、同僚、前辈也占了很大作用!螂文学成就莇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写的《晋国》一诗:“晋国强天下,秦兵限域中。兵车千乘合,血气万方同。紫塞连天险,黄河划地雄。虎狼休纵逸,父老愿从戎。”以回顾晋国昔时的强盛和山川的险要,歌颂了晋地人民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爱国精神。蒇陈廷敬一生编著有多部书籍。其中属于他个人的诗、文集主要有:《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集》、《山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陈廷敬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康熙字典》等。其中,《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特别应当提到的是,编纂工作刚展开,张玉书即因病去世,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陈廷敬担起了总阅官之职,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这部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辞书,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宝贵的精神财富。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7] 螃陈廷敬一生写了很多诗,康熙皇帝是历代君主中最懂诗、最擅诗者之一,他以诗人的眼光看陈廷敬之诗,十分欣赏。膀政治成就莀陈廷敬生活在康乾时期,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部门,长期担任侍读、侍讲学士,直至文渊阁大学士。蒇钱币改革膄在掌管户部期间,陈廷敬曾爬梳积弊,令钱法一清。他发现,当时一些奸商纷纷毁钱铸铜,使制钱数量日减而质量日差,威胁到国家的金融基石,于是提出制钱改重就轻,并停收采铜税,以增加铜源,杜绝毁钱铸铜的现象。这一举措无疑有利于维护币制稳定。袂整治***腿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