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薈《現觀莊嚴論》八事七十義的義相膄羂林崇安編腿蚈八事的義相(定義):薅莀【I】一切相智=佛智羈義相:現證發心等十義的究竟智。蚇蚂【II】道相智=大乘聖智肂義相:以現觀空性的般若所攝持的大乘聖者的現觀。螇螇【III】一切智肃義相:以現觀無我的般若所攝持的小乘證悟種類的聖智。」薀螀【IV】圓滿一切相現觀加行=菩薩智袇義相:以總修三智行相的般若所攝持的菩薩瑜伽。蒄节【V】頂現觀加行蕿義相:以總修三智行相,已圓滿大乘資糧道的般若所攝持的菩薩瑜伽。羇袅【VI】漸次現觀加行蝿義相:為了獲得三智行相堅固,以漸修三智行相的般若所攝持的菩薩瑜伽。莈肇【VII】剎那證菩提加行=十地最後心智芅義相:對於三智行相已得堅固的究竟菩薩瑜伽。蒁莀【VIII】果法身=佛陀膇義相:透過修習能獲得三智行相之力,所證得的究竟果。蒂膃I一切相智十義的義相:腿芇【第1義】發心(I-1)袃義相:於所為利他和所緣大菩提的欲相應所起,入大乘道門所顯最勝第六意識心王。薁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佛地。袈芆【第2義】大乘教授(I-2)芄義相:開示成佛方便的大乘語詞。蒅界限:從未入道至佛地。蝿薈【第3義】大乘四種順決擇分=大乘加行道(I-3)螇義相:圓滿大乘順解脫分後所生的現觀種類,隨順『諦現觀』的大乘世間道。羂界限:唯在大乘加行道。袁蚈【第4義】大乘正行之所依=自性住種姓(I-4)羃義相:菩薩心續當中的法性,復是大乘正行的所依。蚄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十地最後心。薀蚈【第5義】大乘正行的所緣(I-5)莄義相:以大乘正行斷除增益處。肂界限:通一切法。荿螈【第6義】大乘正行之所為=佛陀(I-6)螅義相:所為的究竟果。螄界限:唯在佛地。莂袇【第7義】甲鎧正行=菩薩智(I-7)膆義相:欲於每一波羅蜜多俱攝六波羅蜜多而修,以此廣大意樂所攝持的菩薩瑜伽。节界限:從大乘資糧道至十地最後心。膁羇薇【第8義】趣入正行(I-8)羄義相:以精進加行為主而修大乘因果諸法的菩薩瑜伽。羀界限:從大乘加行道煖位至十地最後心。肇蚄【第9義】資糧正行(I-9)蒂義相:以廣大的二資糧攝持,勝出大乘世第一法中品以下的道位,能生大菩提自果的菩薩瑜伽。虿界限:從大乘世第一法上品至十地最後心。膇肅【第10義】出生正行(I-10)膃義相:決定能出生一切相智的淨地瑜伽。螂界限:從菩薩第八地至第十地。芇蒆II道相智十一義的義相薁薀【第11義】道相智的支分(令其隱闇等)(II-1)芇義相:以道相智的因、果、體性三者之一所攝的大悲任持的殊勝功德。袆界限:從大乘種姓覺醒者至佛地。莃艿【第12義】了知聲聞道的道相智(II-2)莇義相:以發心、迴向、通達空性的般若等三差別法所攝持,為了隨順攝受聲聞種姓者,而住於所應了知的現觀種類的大乘聖者之智。芇界限:從大乘見道至佛地。螁莂【第13義】了知獨覺道的道相智(II-3)蒇義相:由三差別法(即發心、迴向、通達空性的般若)所攝持,為了隨順攝受獨覺種姓者,而住於所應了知的現觀種類的大乘聖者之智。蒄界限:從大乘見道至佛地。蒃肁【第14義】大乘見道(II-4)薆義相:以現觀空性的般若所攝持的大乘諦現觀。袅界限:唯在大乘見道。膅袀【第15義】大乘修道作用(II-5)蚆義相:以修習大乘修道之力,所獲得的利益。芆界限:從修行大乘修道的第二剎那至佛地。蚃虿【第16義】大乘勝解修道(II-6)螆義相:信解般若波羅蜜多為三利根本的大乘隨現觀。蚇界限:從初地至十地最後心。莅蚂【第17義】勝解修道的利益(讚、事并稱揚)(II-7)袆義相:以修習勝解修道之力,所獲得的功德。螄界限:從修習勝解修道的第二剎那至佛地。袂蒁【第18義】迴向修道(II-8)袆義相:於自他任一善根能轉為圓滿菩提之支分的有分別(聲音、意義容許混雜執持)的大乘隨現觀。膅界限:從初地至十地最後心。薄腿【第19義】隨喜修道(II-9)芀義相:於自他任一善根修習歡喜的有分別的大乘隨現觀。薅界限:從初地至十地最後心。羂节【第20義】引發修道(II-10)莀義相:能夠建立究竟證德的大乘無漏隨現觀。羆界限:從初地至十地。螄羁【第21義】清淨修道(II-11)蒀義相:能夠建立究竟斷德的大乘無漏隨現觀。莇界限:從初地至第十地。膂螀III一切智九義的義相:葿蒄【第22義】智不住諸有的道相智=了知聲聞道的道相智(III-1)袄義相:觀待世俗對象,住於破除有邊之證悟種類的大乘聖智。蕿界限:從大乘見道至佛地。蕿【第23義】悲不滯涅槃的道相智(III-2)袅義相:觀待世俗對象,住於破除寂邊之證悟種類的大乘聖智。莂界限:從大乘見道至佛地。薂虿【第24義】遠離果般若的一切智=所治品的一切智(III-3)芆義相:遠離大悲且被實執所縛的一切智。肄界限:從小乘見道至小乘無學道。莁蝿【第25義】鄰近果般若的一切智=能治品的一切智(III-4)羁義相:以大悲心和現觀空性的般若所攝持小乘證悟種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