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中国制造2025 详细版.ppt

格式:ppt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制造2025 详细版.ppt

上传人:yzhluyin1 2015/1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制造2025 详细版.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制造2025 详细版
图解要点:关注表述《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规划:远超制造本身
三十年,三步走
目标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35
中国制造2045
强国之列
强国中位
强国领先地位
效益
国家效益:20年3万亿美元GDP增量。企业效益:效率↑20%,成本↓20%,节能减排↓10%。
《中国制造2025》+“1+X”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智能转型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智能制造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工业强基工程
绿色发展工程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农业机械装备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第一步
突出特点
核心关键
五大工程
十大重点领域
已通过
近期印发
互联网+
智能制造已开始试点示范:2015年30个项目。
个人解读
新项目建设的对标依据
政策支持的转移重点与方向
中国不会放弃低端制造(但会提升),而是多层次和谐发展
此时,后发是一种优势
未来,价值创造过程会发生深刻改变
各行业及产业链将深度融合与重组,包括人才、资金、资源
关注中德合作,德国技术与标准等对中国制造的影响
互联信息技术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
跨领域人才培養至关重要,咨询服务与人才培训结合或是妙招
规划纲要概述
总体规划:三十年,三步走
3月6日,苗圩: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大概需要三个十年左右时间
其中,《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和时间表。
《中国制造2025》:已通过,正在印发。
由工信部牵头研究编制:20多个部委参与,50多名院士、100多位专家论证。
是整个工业、制造业领域的顶层设计,包括一个纲要和一个专项的行动规划。未来还将: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发布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
涉及整个制造业,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跟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或者差距很小的。比如高铁、能源装备。
第二类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比如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这样的装备。
不包括市场化行业:像纺织、食品,这些主要靠市场去优化、配置资源。
核心要点:3月27日,苏波要点解读:
主题中心: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主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
主攻方向:智能制造
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
内容: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
效果与前景
互联网可最大程度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效率。
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
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的行业
不包括市场化行业
五大工程
一是要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要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现有研究院所、大学和企业基础上,以产业联盟形式来承担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然后市场化的组建,阶段性地形成成果。
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带动各个产业提高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
三是工业强基工程。
解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比较落后。
四是绿色发展工程。
破解环境和资源制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特别提到节能减排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中心任务。因为工业占我国整体能源消耗的73%。
五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核高基”、互联网、数控机床、大飞机等专项已经在做
还要推进一些新的专项来启动,来提高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十大领域
2010年10月
7大新兴经济领域
中国制造2025
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
媒体疏理重点项目
(待正式规划公布后再详细解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网络、5G、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工业互联网、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航空发动机、嫦娥探月工程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海工装备、船舶制造、燃气轮机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轨道交通
新能源汽车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智能汽车
电力装备
新能源、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
新材料
新材料
石墨烯、碳纤维
生物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生物医药、精准医疗、移动医疗
农业机械装备
高端农机
新能源、节能环保未单独列出
V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