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际结算》精品课程建设规划(2006年9月—2008年8月)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1、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精神,立足于改革、发展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外延扩大与内涵充实并重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贯彻“德育首位、育人为本、教学为主”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供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本位,以特色质量为生命,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的思路。2、课程建设目标到2008年,基本具备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条件。课程特色是:引进ISO管理手段,在实践环节有突出成就,实训效果好。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社会评价好。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师资:现状:现有校内专业教师6人,专职网络管理员1人。规模上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学历结构以硕士为主,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呈合理的阶梯状,除1人外,均具有“双师”资格。未来建设目标:①职称上,1—2人晋升正教授;1人晋升副教授;2人晋升讲师。②学历上,至少还有1人获得硕士学位。③“双师”结构上,全部具备“双师”资格。④网络管理员取得学士学位,晋升工程师。建设措施:①继续到企业或银行挂职锻炼;②参加学术研讨会;③到同类院校参观访问和学习;④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在企业或银行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为社会服务。外聘教师:现状:通过银行和企业专家的讲座,学生得到来自实践的信息。学生十分欢迎专家的讲学。未来建设目标:扩大外聘教师队伍,让更多实业界专家到学校讲学。建设措施:动员各种资源,加强与实业界的联络。教学条件建设现状:两个主要渠道,(1)在“工商管理实训网”(.)上提供24小时实训机会;(2)印刷了“外贸单证习题集”,提供纸制实训的机会。主要缺陷是:出于商业秘密和商业利益(实习单位提供实习机会,学生最后却不在该单位就业)考虑,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到银行和企业相关岗位上实习的机会还不够可靠,时断是续,只能是通过毕业实习来完成。未来建设目标:努力创造条件在毕业前提供岗位实习的机会。建设措施:(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透过专家提供在其所领导的企业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2)完善实训网,建立独立的“国际结算实训网”,增加新功能和新内容,并在互联网上有条件地开放。教学管理改革现状:教学过程的一些特色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