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初一历史上14-22课.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一历史上14-22课.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5/28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一历史上14-22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莄初一历史(上)复****提要(14-23课)蚀第四学****主题政权分立于民族融合***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莇“挟天子而令诸侯”---: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垒。曹军以少胜多。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占领南方,统一全国。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一带的长江两岸与曹军展开激战,结果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病逝,他的儿子曹丕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建都洛阳。蒂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历史上叫做蜀汉或蜀。芆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三国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形成的标志---吴国的建立)诸葛亮的外交策略:(1)吴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螄①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聿②这时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携带着工具、种子和简单的日常用品,大批迁往江南。蒆他们和当地的山越、南越等少数民族一起开发了江南。蚆③孙吴政权组织军队和百姓屯田,开垦荒地,推广牛耕,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螄(2)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蒀①农业: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膈②手工业: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稽一带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蒅丝织业有一定的发展。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大量生产各种相当精致的青瓷。袄侯官、临海和番禺是吴国三大造船中心。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能建造乘载数百人的大舰船。袁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过夷洲(今台湾)。蚆③诸葛亮治蜀。他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济,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得到初步开发。----6世纪末:东晋、南朝统治南方羈(1)原因莈①优越自然条件: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羃②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③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④社会相对安定。肃(2)表现荿①农业: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豆等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袆②手工业有明显的发展,织锦、制瓷、矿冶、造船等技术有很大提高。肆③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建康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今南京):三国的吴---建业东晋、南朝的宋、奇、梁、陈------:匈奴、鲜卑、氐、羯和羌(五胡),其中鲜卑族拓跋部影响最大(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但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北魏进行了改革。:肁(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艿(2)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莅(3)大力推行学****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写汉字。完善学校教育制度,让更多的鲜卑贵族子弟系统学****汉族文化。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⑵胡人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