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德州的地质.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德州的地质.doc

上传人:n22x33 2019/5/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德州的地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德州市所处大地构造部位属华北地台,辽冀台向斜,三级构造单元为临清坳断区,四级构造单元为德州凹陷。新构造一级单元为鲁西北沉降平原,二级单元为惠民新生代断陷坳陷强烈沉降区。  德州市地下为一向南突出的凹陷地形,称德州凹陷。该凹陷地处临清坳陷北部,北临埕宁隆起和吴桥凹陷,南靠高唐至恩城凸起,东临陵县至肖庄凸起,西接武城凸起,凹陷与周围的接触关系均为断层接触或断尖接触。  德州地层活动性断裂发育属新生代活动性断裂,走向均为北东和北北东向。德州周围有6条活动性断裂:即沧东断裂、杨家堡至边临镇断裂、惠民断裂、渤海农场至陵县断裂和聊考断裂。其中,聊考断裂和沧东断裂是影响本地稳定性的主要构造因素。  德州凹陷,远在古生代地壳运动的加里东期中奥陶沉积以后(),长期处于上升剥蚀状态,华北(整个山东在内)上升为隆起(在此之前整个华北一片汪洋大海),使本区缺失古生界的上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迭、三迭系地层,此时形成一系列奥陶系基底大断层。这些断层长期活动,互相切割,形成以断块山、残丘山为主体的潜山群,升降幅度、产状变化大,奠定了德州凹陷基底构造格架和古隆起型沉积背景。  加里东运动末期(—),本区下沉,沉积了巨厚的中生界侏罗、白垩系地层。此时古生代时期一些基底断裂继续活动生长发育,使中生代地层也形成了一系列断块山和残丘山及断阶凹陷。  地壳运动在侏罗纪、白垩纪中的燕山运动时期(~6千万年),整个凹陷又上升剥蚀,形成中生代地层区域性不整合面,并伴有强烈岩浆活动,形成了现今钻遇的玄武岩、安山岩、辉绿岩等火成岩。又因气候温暖、生物繁茂,为该期成煤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燕山运动末期,凹陷又继续下沉,形成一套很厚的新生代下第三系孔店组地层。前时期的老断层仍在活动,并伴有深层岩浆侵入,在古构造背景上形成孔店组地层的披覆和断块构造。第三纪地壳运动的华北运动I幕(济阳运动)时期(距今约4千万年),凹陷又一次上升剥蚀,形成了孔店组顶(或沙阿街组底)区域性不整合面。此时,凹陷边缘和古构造顶部孔店组地层遭受剥蚀,地层变薄。  济阳运动末期,德州凹陷又开始下沉,沉积了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地层。这时,前几个时期的一些继承性断层仍在继续活动,其上升盘不断上升抬起,下降盘不断下沉。这样,在前几期已形成的正、负向构造背景上边沉积边改造,形成了该时期地层的披复、鼻状、断块、牵引等正向构造和向斜、洼子等负向构造。在沉积过程中,凹陷边缘和古构造翼部的大断层,控制了抄河街组地层的厚薄、岩性、岩相变化和构造形态、地层深浅的变化,在凹陷边缘和古隆起顶部,该组地层往往断缺、剥蚀、尖灭。  华北运动I幕(东营运动)时期(距今2800万年),凹陷再次上升剥蚀,形成上第三系馆陶组底部(东营组顶)区域性不整合面。东营运动末期,凹陷再次下沉,沉积了新生界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地层和第四系平原组黄土层(距今100万年)。该时期沉积环境不稳定,河流发育、冲击、洪积常有发生。前几期的老断层在这时期活动规模大大减小,地层平稳而缓慢下沉,形成一些小幅度构造,产生了一些新的小断层。  德州凹陷经过约4亿年漫长的地质时期,经过4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升降频繁,形成数十条大小断层,从老到新持续活动,使凹陷在各个地质时期不断切割、改造、牛长发育,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