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实践论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践论读后感.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5/29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践论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一文写于1937年7月,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之一。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的分析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与行”的关系,向当时的中国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层面上的重点知识,并且取得了深刻的影响,有相当的历史意义。 查看文章的写作背景,不难看到,毛泽东写这本论著应该是带着一种端正党内思想的目的,因为当时毛泽东内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一种是经验主义倾向,另一种是教条主义倾向。有经验主义思想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而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是生吞活剥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两种倾向都差点断送的中国的革命事业,在面临抗日战争的严峻挑战,毛泽东意识到必须要清算这两种错误的倾向、端正思想才能对付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于是亲自执笔,写了这篇在中国无论是革命历史还是哲学历史上都享有盛名的经典论著。可以说,于是《实践论》应运而生了。  此文是一篇精彩绝伦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文章大部分是毛泽东对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的精髓的阐述,用中国革命实践的例子加以引证,而且语言也颇具通俗化。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用中国文字来写的“哲普读物”。这篇文章特色是把马克思著作的深奥的地方用中国人都知道的俗语,典故,去加以分析,加深人们的理解。同时,也能引经据典,多处分析并综合马克思与列宁著作的材料,用以阐明自己的观点。 对于这篇文章,: 一、介绍马克思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开篇立论的向人们说明,人的认识是由实践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里简要介绍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多种类型,简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并简要的介绍了认识论的主要观点。可谓言简意骇。 二、进入文章的主体,也是文章的精华部分,详细的分析人的认识如何从实践发生,又如何服务于实践。这里,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代理论大师,又是文学大师的风采完全的表现出来了。对于认识的过程,他是这样认为的。 “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人们通常在实践过程中,开始看到过程中的各个事物的现象表面,反复多次后,生起了认识过程的第一个突变,产生概念。而这些经过,即从浅到深的过程,是马克思辩证认识论的伟大贡献。这里开始时候,毛泽东分析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例子,说明秀才其实只是“间接”的“知天下事”而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对于认识的深入过程,毛泽东通过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对战争的例子,更加透彻的说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的逐渐深化活动。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这里,毛泽东同志主要说明了两个重点,它们分别是“理性认识依赖于认识的问题”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这里,我认为他重点提到了认识的能动作用,即“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