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5
文档名称:

政治经济学研究 - 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部分).ppt

格式:ppt   大小:1,325KB   页数:2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政治经济学研究 - 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部分).ppt

上传人:endfrs 2019/5/29 文件大小:1.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政治经济学研究 - 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部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政治经济学研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严法善 2010年9月主要参考教材1、《资本论脉络》(第二版)张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2、《资本论》教程简编洪远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杨瑞龙陈秀山张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这门课实际上主要是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原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理论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自由资本主义——《资本论》1867年;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1916年;社会主义——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总结。序言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是由古典经济学完成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最初的确立也是由古典经济学完成的。萨伊是斯密理论在法国的阐释者。由于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学专著,不适合于教学,萨伊将其改编成教科书,1803年出版。书名为《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全书由生产、分配、消费三篇构成。此所谓“三分法”。此后,李嘉图的追随者詹姆斯•穆勒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此所谓“四分法”。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危机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公开化。为了从理论上武装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方向,需要从经济上分析资本主义制度,揭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以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发出版为标志。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于决定反作用于生产关系有反映社会制度、社会性质的一面,还有反映生产力要求、生产的合理组织的一面。生产关系不是阶级关系,虽然阶级关系是由其决定的。原始社会没有阶级,但有生产关系。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为了对自然进行斗争,还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还会形成适合当时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因此,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就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方面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其进行一定的价值评判,甚至价值批判。另一方面要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揭示其客观运动规律。具体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除了要揭露资本主义剥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外,还要考察和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运行和经济调节机制以及资源的配置方式。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所当然要一方面研究、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实现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因此,其研究的侧重点必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等。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就是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涉及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因而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为社会的利益来利用经济规律的总是先进的阶级,而衰朽的阶级则加以反抗。先进的阶级发现和利用那些触犯社会衰朽阶级的利益的经济规律,往往要遇到这些阶级的抵制和强烈的反抗。因此,就需要有能够克服这种反抗的社会力量。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曾经利用工人和农民作为自己的后备军,战胜了封建主阶级的反抗。如法国的第三等级通常指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有纳税义务的人构成的等级,占法国全国人口的95%以上。与那些不纳税、享有封建特权的人构成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相对立。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克服衰朽阶级反抗的社会力量就是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实践在认识经济规律过程中的重要性虽然经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不能一次完成,而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由于经济规律所反映的不是外在的表面现象,而是内在的本质联系,揭示它需要有一个过程。还由于经济生活的实践需要有一个过程,人们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从而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从不认识到较少认识,再到较多认识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是认识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在这个认识过程中,重要问题在于实践和总结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逐步地克服盲目性,使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发展成为对经济规律的完全或比较完全的认识。认识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