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剪梅》与李清照词探析【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   书香门第 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    充满希望 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 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贵夫人形象 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   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   看不到希望 缺少生活的勇气   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看出来: 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读过这些,眼前自然会出现满脸沧桑、皮肤泥黑的老妇人形象。 四、结合上面讲述,板书 前期:生活优裕 贵妇人形象 哀愁而甜美 后期:处境艰难 老妇人形象 哀伤而绝望 五、有了上述这些认识,我们再来学习《一剪梅》 。 ,鼓励学生奇思怪想。 :文中围绕着人物活动,写了几个不同的情景,可以这样来归纳:①玉簟秋寒②独上兰舟 ③月满西楼 ④庭院清影 ,同学们能不能选取某个情景,来丰富来充实,在丰富充实中来品味思想感情。 ,交流品味(课堂时间要让学生活动开来。) 六、师生共同想象品味 ①玉簟秋寒  词人闲来心绪不宁,于是想到解闷的办法,看书、喝酒或者绣花等等,但总是进不了状态,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清楚为什么可是没有办法说出来,也没有办法从中解脱出来。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到荷花塘中走(可以联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等句子加深学生的理解)。 ②独上兰舟 深秋荷花塘,荷叶渐渐凋零,会不会引发美人迟暮的感觉呢?也有可能坐在船上,想到自己心上人与自己同游荷花塘的快乐与温馨,可现在呢?自己孤独一人!一个“独”字值得品味啊:以前她和丈夫月夜泛舟,借酒啸歌的情景,那种甜美,那种依赖,那种轻松的感觉会从她内心缓缓流过;眼前寒风过去,偶尔听到几声水鸟的扑棱声,夜晚显得如此沉寂的清冷。至此,一种对夫君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而且会越来越浓,心也随之越来越冷,于是,她安慰自己:还是默默走开,回家休息吧。 ③月满西楼 回家后,她躺在锦罗帐里,也不知道过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