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蕿肈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薃一、过去工作的回顾和未来发展目标袁(一)“十一五”基本情况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抓住全球信息化发展机遇,始终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切实加以推进。“九五”基础先行,着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五”重点突破,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十一五”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以“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保持与发达国家比较主要参考国际电信联盟(ITU)面向信息社会的ICT评估指标。,一批新兴技术创新成果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和示范应用。袆 ,为城市功能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羇推动信息通信网络普遍接入,率先启动城市光纤宽带网建设,城域网出口在国内城市中率先达到百万兆级别,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大幅提升,第三代移动通信(3G)进入商用阶段,各类终端普及率显著增长,基本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新技术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国内首个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示范城市,软交换、IP多媒体子系统(IMS)等技术得到规模应用,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等技术的应用部署取得突破。融合业务逐步普及,网络电视(IPTV)用户超过120万户,本地手机电视用户月访问数超过20万。各类功能型设施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曙光5000A主机系统投入运营,超级计算中心总计算能力突破230万亿次/秒。集约化建设模式由信息管线向通信机房、移动通信基站、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等全面推广,无线电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重大活动信息通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节虿图1-1“十一五”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情况示意图罿 、渗透率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肇信息技术全方位、深层次渗透经济运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环节,电子商务成为日渐活跃的主要经济活动形式,2010年交易额超过4250亿元,第三方电子支付加快普及;电子口岸平台的交易、监管、物流、支付等功能深化拓展;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两化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网格化管理、交通信息管理、应急联动处置等平台成为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支撑;开展“家校互动”学生成长教育信息系统、市民电子健康档案试点应用等教育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及社区信息化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普及培训等,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覆盖面向郊区城镇、特定人群拓展,数字发展机会日益均等化。建成上海地区800MHz数字集群应急救援政务共网,电子政务应用向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转变,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体系基本形成,统一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电子采购等平台加快建设并初见成效。蚃 ,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做出重要贡献。莁本地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级创新任务,在“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速超过40%。信息产业加速转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年均增长20%,高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全市服务业增长水平,集成电路设计业增长快于制造业增长。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初步成果,“十一五”期末信息产业总规模约97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业在手机核心芯片等领域、软件产业在操作系统等领域形成研发和产业化优势,产业政策环境、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蚈肇图1-2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情况肄 ,城市信息安全总体可控。衿技术与管理并重,围绕“平安办博”要求,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和基础建设,规划建设了应急防范、灾难备份等平台设施,在安全审计监管产品、国产密码算法芯片及应用、安全集成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信息安全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强化预警预测、应急演练等机制,基本形成安全测评、风险评估、电子认证等专业信息安全服务体系;加强互联网舆情分析和研判,净化互联网环境,打击网络赌博、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等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蒇 ,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膆新一轮机构改革,从组织上为统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了保障;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协同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并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拓展;加强信息化立法,出台国内首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信息技术及其在各领域应用的相关标准规范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