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美国愚人节的英文论文篇一:美国节日--英语写法美国的节日圣诞节.(ChristmasDay),每年12月25日,基督徒庆祝基督诞生的日子,是美国最隆重的节日。 (NewYearsDay),每年1月1日庆祝新的一年开始。人们举办各种各样的新年晚会,到处可以听到”辞旧迎新”的钟声, (St. 月14日, 是3世纪殉教的圣徒圣瓦伦丁逝世纪念日。情人们在这一天互赠礼物,故又称”情人节”(theloversday)。 (eWashingtonsBirthday),每年2月22日,庆祝华盛顿诞辰,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EasterDay,EasterSunday),一般在每年春分后月圆第一个星期天,约在3月7日左右。该节是庆祝基督(JesusChrist)的复活,过节人们吃复活节彩蛋(EasterEggs),为美国的联邦假日。ValentinesDay),每年2 (AprilFoolsDay),每年4月1日,该节出自于庆祝“春分点”(Venalequinox)的来临,在4月1日受到恶作剧愚弄的人称为”四月愚人”(AprilFools)。 (MothersDay),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日,政府部门和各家门口悬挂国旗, 表示对母亲的尊敬。在家里,儿女们和父亲给母亲买些礼物或做些家务。 (Fathers 亲给父亲买些礼物。 (IndependenceDay),每年7月4日,庆祝美国建国,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Halloween;EveofAllSaintsDay),每年10月31日,孩子们多化装成鬼, 打着灯笼或点燃篝火尽情地玩耍。 (ThanksgivingDay),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干且上帝所赐予的秋收,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Day),每年6月份的第3个星期天,表示对父亲的尊敬。在家里,儿女们和母篇二:英文幽默鉴赏论文英文幽默鉴赏论文关于幽默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11-02 姓名:李立凡学号:541101010221 幽默,指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连鄙俗的笑话在内??在狭义上,幽默是与郁剔、讥讽、揶揄区别的。这三四种风调,都含有笑的成分。一,幽默的由来幽默并不是自从汉字诞生就有的词汇。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对此,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继平认为并不确切,张继平向记者介绍说,第一个将英语单词“humor”译成中文的应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时间比林语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译法早18年。王国维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书中普议及“humor”一词,并将其音译成“欧穆亚”,认为“欧穆亚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但并未展开论述,以后也未再议。1924年,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连续撰文,定“幽默”为“humor”的汉译名。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humor”一词的中文翻译第一人应该是王国维,“humor”进入中国已整整100年。据了解,“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怀沙》:”煦兮杳杳,孔静幽默。”此处的“幽默”意为“幽默无声”。然而,“幽默’一词作为音译的外来词,与古汉语词语“幽默”并无关系。只是随着“幽默”一词新义的淬,“幽默”作为古汉语词语的本义逐渐被新义所取代。林语堂解释道:“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林语堂把“humor”译为“幽默”,当时许多文化名人也持有异议。鲁迅曾认为它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而觉该译法不妥。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为“语妙”、但“语妙天下”是句成语,有“光说不做”含义。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成“油滑”,又觉不够确切,且有轻浮之嫌。后来,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谐穆”,认为一“谐”一“穆”构成“humor”整体。最终,林语堂的翻译方法被世人所认可,一直沿用至今。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语堂和中国新文学运动旗手鲁迅一起,运用幽默手法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在初中中探索幽默理论,并创造了基调高亢、语言诙谐、讽喻犀利的“语丝体”散文,而林语堂本人也被称为“幽默大师”。χυμ词源含义:英语、法语中的humour一词来自古希腊医学,他们相信人类身体有四大类液体控制健康及情绪,称之为“χυμ”(chymos),大意是指汁液,它们包括血、黄胆汁、痰及黑胆汁,抑郁是由于体内“黑胆汁”过盛所致,而解决方法正是开怀大笑。英国人以Humour一字演化成有趣的意思,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