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卫生部CDC印发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实施方案通知卫生部CDC印发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实施方案通知是关于实施方案,方面的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活动实施方案,课题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格式方面的资料,。文章来源wI≥28kg/m2)*。(四)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五)妊娠糖尿病史。(六)高血压(血压≥140/90mmHg)。(七)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35mg/dL()及甘油三酯≥250mg/dL()。(八)心脑血管疾病。注:*为重点人群。七、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一)血糖的自我监测。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对于改善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治疗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测量血糖也是防止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和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自测血糖,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最好自测血糖。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应每年检查1-2次患者的自我监测水平,尤其当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必须检查其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情况(包括对照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的一致性)。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血糖自我监测的频次与测定时间因人而异。血糖控制稳定的2性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周测定一次空腹和餐后血糖,最好测定选择不同时间段的餐后血糖。如第一周测定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消失血糖、第二周可测定空腹和午餐后2小时血糖,依此类推。如果有低血糖表现,需要加测血糖。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且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可每周监测一日血糖,测定4次为好。1型糖尿病患者也应根据血糖稳定情况和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及一些特殊情况来决定每日监测血糖的频次。血糖稳定且有条件者,可每周选2-3天测血糖,一天测定4次血糖,如空腹和三餐后、三餐前和睡前。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血糖,进一步了解患者全天的血糖控制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生病或血糖>20mmol/L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检测时间: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10%-15%,在解释血糖水平时应注意所采用的仪器是检测的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二)低血糖的预防。。。,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餐后血糖10mmol/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mmol/L。(三)足部保护。患者糖尿病足保护的基本原则,如每天检查足,穿鞋以前要看看鞋内是否有异物;买鞋前选好适合自己的鞋,鞋子要宽松,让足有一定的空间;防止烫伤,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不要赤足;定期看医生、定期检查;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等。八、糖尿病患者转诊指征(一)血糖控制不佳,,,%。(二)血糖控制一般:,,%,无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每年一次慢性并发症检查的。(三)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综合症。(四)存在严重慢性并发症,如眼病、肾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或足病。(五)手术、围手术期需要血糖调整。(六)妊娠期糖尿病。(七)儿童糖尿病及成人1型糖尿病。九、糖尿病患者诊治和管理(一)糖尿病饮食指导。(二)糖尿病知识咨询。(三)代谢指标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四)慢性并发症筛查:根据《20xx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方法。:10克压力的尼龙丝检查,128Hz的音叉检查震动觉,用针检查两点辨别感觉,用棉花絮检查轻触觉,足跟反射,踝/肱动脉血压比值(ABI)。: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视力普查、检眼镜检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