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doc

上传人:mfhrekp299 2019/6/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1-0189-0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护理办法,促进患儿尽早康复。方法:对113例患儿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采取呼吸道、消化道、接触隔离,重视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113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未发生院内感染,未出现大的流行。结论:这说明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提供精心全面的护理,就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护理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或粪便传播,可在集体、幼儿园、社区引起流行,以夏季多见,通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的年龄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主要经鼻、口腔由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部分可通过接触患儿皮肤上的水疱或分泌物感染,其中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发热或口腔、手、足部位的疱疹和皮疹等,少数患者发病较重,可出现心肌炎、呼吸道感染、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重症儿童病情变化快易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2011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共收治113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70例,女43例;年龄8个月—5岁。其中3岁以下的患儿68例(60.%),3—5岁的患儿39例(34.%),5岁以上的患儿7例(6%)。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皮疹等症状为主诉住院,临床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手部皮疹多在手心,足部皮疹多在足底,少数蔓延到膝部,口腔黏膜疱疹及溃疡主要见于舌及两颊部,少数患儿口唇、硬腭、咽及扁桃体处可见,臀部皮疹多发在肛周、骶尾部皮肤,一般无疼痛及瘙痒感,预后不留痕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5—8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饮食恢复。均临床治愈出院。 2 护理 消毒隔离: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的带菌者,患儿一经确诊,即应给予隔离治疗,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湿度适宜的病房。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严格探视制度。病房应定期进行空气及地面消毒,所以诊疗用物严格遵循“一人一用一消毒”制度,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小时,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的患儿前后要消毒双手,%—%碘伏消毒或快速手消剂揉搓作用1—3分钟。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可用500mg/L含***消毒剂擦拭,患儿分泌物和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消毒剂浸泡,搅匀放置作用120分钟。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儿意识程度的改变,瞳孔的改变。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有无高音调的哭泣,有无脑膜刺激征现象,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协助处理。 :注意膳食营养,给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禁止辛辣、生冷、干硬、过咸、刺激的食物,以减少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对于拒食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失衡。 :发热期间按时监测体温,体温低热者无需处理,可多喂水,体温超过38℃者,可给予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