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与大学文化
林伦伦
2012年8月31日
一、什么叫“大学”
二、现代西方的大学
三、中国的大学办学模式
四、什么是大学文化
五、韩师的办学定位及理念、目标
大学与大学文化
一、什么叫“大学”
(一)中国古代的“大学”概念
1、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学”
我国的大学正式出现于西周,当时把学校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类,其中大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以礼、乐、射、御为主,但王城和诸侯国所设的大学称谓均不同,有“东序”、“成均”、“上庠”等称,后凡天子所设的大学统称“国学”,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
一、什么叫“大学”(一)中国古代的“大学”概念
1、古代历史上的“大学”
西汉时,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其太学生在东汉臻极盛时,达三万人。从汉代的“太学”,到隋朝、魏晋、明、清的国子学(国子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是指通过教育发扬人性中本来的善,培养健全的人格;
“亲民”是指通过教与学的统一,达到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更新民众,改良社会风气;
“止于至善”则是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通过教育,使整个社会达到古之谓“至善”的理想境界。
一、什么叫“大学”(一)中国古代的“大学”概念
(二)现代西方的“大学”概念
中国历史上的“大学”,不是现代西方的University,现代大学产生于西方。大学的三大功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三大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下面是西方现代大学概念中的几个关键命题:
1. 大学是学者的社团
2. 大学是探索和传播普遍学问的场所
3. 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机构
4. 大学是社会服务站
5. 大学是独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
纽曼和《大学的理念》
弗莱克斯纳和《现代大学论》
(三)中国的“大学”发展史
中国现代大学基本上是横向的移植,而不是纵向的继承,
其发展史主要有以下几个节点: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现代大学是1879年由两所诞生
于60年代的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
圣约翰书院,其于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
原圣约翰大学
现华东政法学院
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的前身,1895年)是中国近代官办最早的大学;之后是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1896年)。
京师大学堂(1898年)则是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其在戊戌变法中应运而生,是光绪帝变法设立的清朝最高学府,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始于1911年庚款兴学而创立的清华学堂,初期为留美预备学堂,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由外交部移至教育部管辖并发展起来,到1930年前后,成为全的大学。
南洋公学
北洋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
清华学堂
2.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新中国建立前:
20年代中期,国民党定都南京,为纪念先总理孙中山,于四大古城建设四大国立中山大学:在广州、武汉、南京分别以原国立广东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改建;在杭州则以浙江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农业专门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大学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30年代,学科门类最齐全的中央大学终于建成。
抗战到解放前,中国最好的国立大学是清华、中大、上海交大、浙大。
教会大学:金陵大学(南京)、燕京大学(北京)、圣约翰大学(上海)
私立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
原国立广东大学
原国立武昌大学
原国立东南大学
原浙江国立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