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庄的人生哲学摘要:老庄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博大精深,流传至后世的言论思想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读老庄,就是读人生,就是读人生哲学。如果说有什么不同,也不过是一个偏于人生智慧(老子),一个偏于人生态度(庄子)。老庄的思想就像永不枯竭的水井或清泉,只要我们把桶放下去,就一定会满载而归。大一学习了中国哲学史,虽然只是初步接触并了解老庄的思想,仍然知之甚少,却已使我获益匪浅,让我从中看到了达观的人生、超脱的人生、意义非凡的人生。关键词:人生哲学、生死、利禄、功名、积极乐观老庄意境与人类生存具有内在的联系,老庄的随机对策和警世之言,都闪烁着人类的智慧,激发着人类的智慧,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因为它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在宇宙观视野指导下的人生体悟。古代如此,现代也如此,中国如此,世界也如此。人生至扣心弦者,无非“生死”、“利禄”、“功名”。把这三者参透了,其他皆可泰然处之。老庄便是此等人生境界的典范,他们的思想给予了我们以人生指导。1不惧死生乐逍遥“生死”是古人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人生在世,可能要经历种种考验,这些考验在道家看来,都是对人的一种折磨。在诸种折磨中,最刺激人的是生死之间的反差。人不愿死,死亡对人生来说是一种威胁,而且是最大的威胁。老庄学说对待生死问题的智慧之言,便是开人心胸的一副良药,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生死。我们珍惜生命,是因为生命里有死亡。可是,你珍重了,就不会死吗?庄子曾说过:“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者,假借也。”因此,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庄子的思想里,只要具备了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从而坦荡面对生死,达到灵魂的自由。庄子本人有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庄子妻死,惠施去吊丧,却看到庄子蹲在地上,鼓盆而歌。惠施说,你不哭也就够了,又鼓盆而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放止也。”(《庄子●至乐》)在庄子看来,情可以以理和理解抵消,即“以理化情”,这与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观点是一样的。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面对亲人的死亡,庄子之所以能够有一种坦然的欣慰,是因为他参透了生命的真谛。如果我们真的具有了庄子这样的心态,也许我们会少了许多牵绊和苦楚。但是,生老病死,人生极多忧苦坎坷,一旦自己骤然面临死亡,我们能坦然面对吗?那么庄子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死亡呢?形体归于天地,生死归于自然。这就是庄子对自己的形体和生死的看法。庄子是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他不惧怕的方式就是“乐生”这两个字,即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这个观点跟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孔夫子在回答他的学生关于生死的问题时,说了六个字:“未知生,焉知死?”人活还没活明白呢,干嘛去想死亡的事呢?因此,只有不惧生死,才能活得逍遥自在。2看破名利求逍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身处社会之中,人人都会面临利益的纷扰和诱惑,因为每个人都会遭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