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国外严防电信诈骗.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外严防电信诈骗.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6/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外严防电信诈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国外严防电信诈骗-法律国外严防电信诈骗 德国:银行帮你追回钱大年初一,一位老人在银行声称将得到国外基金会巨额分红,要向对方汇款1100美元(约合人民币6600元),3名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劝说了近3个小时才让老人放弃汇款。如今,越来越多的电信诈骗分子将目标锁定在孤寡老人这一群体。然而在德国,即使你的钱被骗走了,也能找回来。前不久,记者在打印个人银行账单时,发现账户自动汇出一笔120欧元(约合人民币989元)的款项。再看收款人,是一家自己并不知晓的公司。记者左思右想,才想起来可能是之前点击了一封广告邮件,于是拿着清单到银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安慰记者,只要收款人在德者发现那笔“丢失”的120欧元被打回账户。对此,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了缘由。原来,德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网络。所有人在银行开户都须实名登记,银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检验用户身份的手续,包括用户身份证、户口簿、家庭固定电话、工作单位等,并存档备案。同时,银行还要和用户签订“信用合同”。这样,就能轻松查出相关信息,并帮用户把钱找回来。同样,用户在签订手机、网络等合同时,也要实名登记,并签订“信用合同”。在特定的情况下,银行、网络、租房等公司会将用户的不良信息,报告给德国信用信息处理机构Schufa,所有德国人和德国公司在Schufa都有档案和评分。Schufa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家从记者账户中取钱的公司已被银行警告,也被Schufa机构扣了信用分。若再犯,该公司及其法人代表3年内将无法在银行开户,还可能被处以数万欧元的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青木)日本:给老人装防骗软件在日本,老人是电信诈骗分子眼中的“香饽饽”,老人们手中往往存有丰厚的积蓄,且辨识能力较弱,不法分子经常以“冒充亲人”、“银行工作人员提醒您重置密码”等手段诱骗老人汇款转账。据日本警视厅公布的资料显示,2011年,仅通过冒充亲人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就有4628起,损失金额高达约10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75万元),其中90%以上受害者是老人。诈骗分子令人防不胜防,为此,日本富士通公司和名古屋大学合作开发出一种“手机会话分析软件”,将迄今为止诈骗汇款内容中包含的所有关键词 设定为危险词语,如交通事故、汇款等。同时,老人在受到重大打击时,语调会突然变高,该软件可基于关键词 和语调变化等,综合判断老人是否可能正被诈骗。软件一旦发现老人处于被欺骗状态,手机会马上发出警报声,并在手机屏幕上显示提示语:这可能是诈骗电话,请注意!老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无法理性判断,情急之下就会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去做,这款防骗软件则扮演了“提醒者”的角色,让老人迅速冷静下来,确认信息真假,从而帮助老人守住钱财。(林夕)美国:“黑名单”网站堵住骗子在美国,每分钟至少有5通诈骗电话,数额从几美元到一生的积蓄,每年有成千上万的美者就接到一个“市场推销员”打来的诈骗电话。对方告诉记者,若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就能获得一张价值100美元(约合人民币600元)的超市购物券,结果信用卡信息被对方套走,几天后记者发现信用卡内少了一笔钱,便马上联系信用卡公司说明情况,追回了被骗走的钱款。面对无孔不入的诈骗行为,除信用卡公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