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沙龙:犹太建国者的悲哀.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沙龙:犹太建国者的悲哀.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6/3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沙龙:犹太建国者的悲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沙龙:犹太建国者的悲哀-历史论文沙龙:犹太建国者的悲哀 文|杨扬2014年1月11日,沙龙在昏迷8年后去世,享年85岁。此前,由于他的“单边行动计划”严重伤害了右翼犹太人民的感情,以至于在他临死时,右翼犹太教拉比拒绝为他的健康祈祷。阿里埃勒·沙龙原名阿里埃勒·施内尔曼,1928年2月26日,出生在“莫沙夫”村庄。所谓“莫沙夫”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相互协助的小村子。在以色列建国前,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迁徙到这片祖先生活过的土地,组成新的村庄和城镇,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国家。阿里埃勒·沙龙就是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建国者”,那一代人的逐渐凋零与今天以色列曲折艰难的和谈放在一起品读,令人不胜唏嘘。手持大棒子的小子沙龙的祖父是一个白俄罗斯犹太人,同时是当地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小领袖,曾参加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避战乱,一家人逃亡格鲁吉亚。沙龙的父亲施内尔曼曾经在格鲁吉亚攻读农业学,并成为一位农学家。上世纪20年代初,为了躲避俄罗斯内战和反犹迫害,一家人再次迁徙,来到了尚处于英国委任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定居在以色列西北部的莫沙夫村庄——马拉尔。沙龙从小就是暴脾气,8岁时父亲交给他一根大棒去看管自家果园,胖墩墩的沙龙经常抡得一根大棒呼呼生风,从此无人敢觊觎他家的果园。当地人还给这个不好惹的小家伙取了一个外号“大棒小子”。深受家庭影响的沙龙,10岁就加入了犹太复国主义青少年运动组织“劳工青年运动”。高中时期,沙龙来到了特拉维夫就读,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犹太人军事组织。最终,他很坚定地选择了后来成为以色列国防军基础的“哈加纳”。以色列1948年建国前的几年里,有不少犹太军事组织都比较激进,其中著名的有“伊尔贡”(以色列国家军事组织)和“利海依”(以色列自由战士旅),他们经常发起对英国人的暴力反抗,而“哈加纳”则是一支理智的军事力量。为了能得到英国人的支持,“哈加纳”不得不阻止自己同胞的非理性做法,抑制这些暴力行为。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期间,沙龙作为国防军预备役师亚历山大师的排长参加战斗,并在莱特龙战役中负伤,腹部被打穿,侥幸存活。法国作家阿伊克在《沙龙传》中这样写道,“作为军人,他具有异常出色的军事素质,即使在毫无月光的夜晚,他也能找到自己的方位和既定路线。他一贯镇静,这种特质一直感染着他身边的人。”病愈后的沙龙继续战斗,参加了第一次停火期间的“丹尼行动”,其后又圆满完成费卢杰包围行动,该行动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迫使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停战协议。1951年,他被任命为中央司令部情报官员,在这里他碰到了“独眼将军”摩西·达扬。一次达扬半开玩笑地问情报部能否抓几个约旦士兵对换被抓的以军士兵,沙龙不动声色,与另一同伴半夜摸黑绑回来两个约旦士兵,这一惊人之举令达扬瞠目结舌。不要把伤员丢在战场上1953年,沙龙受命组建101突击队,101突击队的任务是深入敌后。为了组建这些精锐之师,沙龙可以从以色列全军随意挑选最精干的小伙子。在他的领导下,101突击队迅速成为国防军中最出色的部队。在战斗中沙龙身先士卒,他的“跟我上”、“不要把伤员丢在战场上”、“直面战火”等英勇口号被人传诵。专门研究以色列战争史的历史学家乌里·米尔斯坦写道:“在独立战争后的三年半内,国防军在所有的战争测试中都失败了,直到1953年8月沙龙成立101突击队。仅4个月就带来了国防军的革命,并在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