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游井冈山有感.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游井冈山有感.doc

上传人:rita291961 2019/6/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游井冈山有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游井冈山有感-散文随笔“大家都知道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拿山呢又是井冈山革命火种的发源地。当年红军从井冈山撤退时,有父母送儿子的,还有送郎当红军的,那依依不舍,泪沾满襟的场面让人无不动容,因为谁都不知道,今天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许多年轻的妻子坚信自己的丈夫一定会回来,5年、10年、一直等到白了头,都没等回自己的丈夫。当年拿山6千多人参加红军,你们猜猜,到解放后活着回来的有多少人。”“1000.”“多了”“500……100”“还是多了,告诉你们吧,13人。”喜欢红歌,也会唱《十送红军》,但每当唱到三送红军中的(介支个)到拿山,,一直以为是到哪里的山的意思,根本没想到会是一个地名。而且还有这么多悲催感人的故事包含在里面,真是惭愧啊。车沿着盘山公路,不一会就到了黄洋界哨口,景区入口的大厅墙上,红军将士阻击敌人进攻的大幅油画跃入我们的眼睑。回想起读书时候就已经牢牢记住的黄洋界上炮声隆的诗句,感受那场传颂到现在还让人振奋的艰苦战斗,真有一种别样的心情。如果你想更身临其境的体验一下,可以花60元观看4D电影《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西南与湖南炎陵交界。其重要性在五大哨口中排第一,当年红军为了更好的观察敌情,把进山路边的树木都砍掉了,敌人只要靠近井冈山,其一举一动就一目了然。现在满目青葱的树林,都是解放后飞机播种上去的。今日的黄洋界哨口,炮声已听不到,旌旗也难觅踪影,只有知了不厌其烦的叫声和游客评论黄洋界独立成峰,又峰脊相联,前成绝壁险阻,后又能撤退的惊叹声。在毛泽东题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纪念碑前,高举党旗合影的团队一个接着一个,红色之旅意义大着呢。朱老总亲笔题写的黄洋界石碑前也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在留影拍照。昔日红军战士摆放迫击炮的地方,游人们摆出开炮发射的架势,山寨一把“歼灭”敌人的豪迈心情。我也不甘落后,上去一试身手。站在黄洋界的最高处,放目远眺,蓝天白云下,群山苍翠,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祥和,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看着眼前的美景,很难让人把当年那场艰苦的战斗联系起来。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景色,我想当年红军哨兵肯定没有我们这样的闲情雅致,更多的是聚精会神注意前方的敌情。沿着山路往下行走,可以看到山脚下一条崎岖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山顶。这就是当年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井冈山的阴谋,党中央向根据地军民发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的号召。朱总司令带领战士们身背斗笠,翻山越岭去挑粮走过的小道。小道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