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6/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定义:本制度所指医疗技术是指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需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职能部门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相关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由医务科负责监督落实。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的要求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必须符合诊疗技术规范:不得将不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临床科研工作中。从事临床科研活动的医务人员,必须是经过注册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允许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各种有创的操作技术项目在独立操作之前必须经过培训,经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考核批准后,才能单独操作。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的要求各专业开展医疗新技术必须保障应有的有效性、安全性、效益性和合理性,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申报(具体参见《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的要求人员资格授权依照以下流程:首先向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申报个人的资质能力,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初步考评,考核结果提交医院诊疗技术授权管理领导小组进行最终认定,必要时还应同时提交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科研性临床医疗中止制度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停止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并向医务科报告。1、从事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的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开展临床研究或可能会带来不确定后果的。2、发生与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3、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存在的伦理缺陷。4、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存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5、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科研性临床医疗风险应急处置程序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时,应制定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科研性临床医疗风险应急处置程序收集信息,重在防范。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防范风险的整改措施。科研性临床医疗风险应急处置程序各科室一旦发生科研性临床医疗风险,应立即启动风险处置预案,相关医务人员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及医疗安全小组报告,非正常行政上班时间汇报总值班,由总值班逐级上报,并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工作。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将书面材料送交医务科。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分管院长报告,评估风险危害程度,提出风险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科研性临床医疗风险应急处置程序当发生科研性临床医疗风险并有可能造***员伤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患者。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伤员,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做好风险调查研究,研究分析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的安全性、应用效果,并提交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是否终止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科研性医疗风险防范措施经行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前要保证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进行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必须是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治疗规范操作要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