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和量法、
设一法、奇偶数法、关系式法、虚拟法
守恒法
●自我界定
g由Fe、FeO、Al、Al2O3组成的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在540 mL mol·L-1的H2SO4溶液中, L。已知混合物中,Fe、FeO、Al、、、。欲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mol·L-1的NaOH(aq)体积是________。
800 mL
[例题探究]将 CaCl2 和 CaBr2 的混合物 g溶于水配成 mL 溶液,再通入过量的 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g。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
∶2∶1 ∶2∶3 ∶3∶2 ∶3∶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属化学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内容。
知识依托:溶液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误用电荷守恒:
n(Ca2+ )= n(Cl-) + n(Br-),错选A。
解题思路:1个 Ca2+ 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
2n(Ca2+) = n (Cl-) + n (Br-)
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答案:D
●锦囊妙计
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5. 物料平衡,电解质溶液中。
巩固训练
A、B、C三种物质各15 g,发生如下反应:
A+B+C D
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30 g。然后在残留物中加入10 g A,反应又继续进行,待反应再次停止,反应物中只剩余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剩余B 9 g
,剩余C 6 g
∶3
,C剩余5 g
D
答案:D
差量法
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所出现象的差量关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差量法。
●自我界定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mol· L-1的 H2SO4(aq)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的镁粉和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2)a、b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1)32 b= 33 a (2)a< b<
[例题探究]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mol· L-1的 H2SO4(aq)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的镁粉和过量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2)a、b的取值范围为。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应用差量进行过量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Mg、Al 与 H2SO4 的反应;过量计算。
解题思路: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表明两烧杯内质量净增数值相等。则可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进行计算。
n(H2SO4) = mol·L-1× L = mol
Mg + H2SO4 ==== MgSO4 + H2↑Δm
24 g   1 mol 2 g 22 g
a g      
2 Al + 3 H2SO4 ====Al2(SO4)3 + 3 H2↑
54 g 3 mol 6 g
mol      
①< (H2SO4 过量)
②b> (Al 过量)
③b g- g =g (净增值相等)
由①③得:b<,结合②可知 b 的范围。
由②③得:a>,结合①可知 a 的范围。
答案:(1)11 a = 12 b -
(2)<a<,<b<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