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郊区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郊区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6/3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郊区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衿芇郊区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芅聿一、郊区化的概念、内涵蚈城市郊区化是指由于城市中心区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中心区人口、产业外迁,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城市离心化现象。郊区化代表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向郊区迁移,各种城市功能向郊区流出,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增长相对低于人口迁出的一种离心分散化过程。莇城市郊区化的核心是人口和经济要素的离心扩散导致城市郊区的发展,它是一个由景观上的郊区化到功能上的郊区化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特征:(1)在人口方面,表现为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郊区人口增多,而城市中心区人口相对或绝对减少。(2)在居住方面,表现为商品房开发日益向郊区延伸,郊区新型住宅区和别墅区大量兴建,郊区商品住宅销售比例不断上升。(3)在经济活动方面,表现为工业、第三产业等各种经济活动向郊区迁移,郊区工业日益发达,产业结构日益高度化。(4)在居民生活空间结构方面,表现为郊区居民通勤圈、购物圈和娱乐圈的半径不断缩小,居民通勤、商务、购物、家务、娱乐等所有活动都越来越限制在郊区的范围之内。莁二、建立郊区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的目的和原则螁1、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莆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它是推动郊区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对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共同繁荣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郊区化进程,中外学者虽已提出过一些监测指标和方法,但就整体而言,存在着指标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方法欠科学等问题。尤其表现在通过人口增长率(或人口密度)单一指标来反映郊区化水平和缺乏郊区化质量度量指标等方面。建立郊区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有利于准确地衡量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真实强度,有利于对郊区化进程进行全面的反映和监测,制定正确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合理进行城市规划,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蒇2、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螂为对郊区化进程做出全面、科学反映,构建监测指标时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设置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指标含义明确,计算方法规范,能够对郊区化的内涵和本质做出科学的反映。(2)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郊区化状况做出反映。郊区化涉及人口、居住、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因此,指标体系也应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反映郊区化的各个方面,既要对郊区化的量的方面做出反映,也要对郊区化的质的方面做出揭示,使监测目标和监测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整体。(3)简洁性原则。任何指标体系都应力争简单、精炼、准确地把握系统相应方面的性质,以使理论思维和实际操作切中要害,易于处理。(4)可操作性原则。监测指标要简明实用,考虑其是否可量化及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尽量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和规范性标准,从而保证技术上的可操作性。艿三、郊区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葿以郊区化的内涵为依据,遵照上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本指标体系设置了人口居住郊区化、经济活动郊区化、生活空间郊区化三个子系统,共包含15个单项指标。薇1、反映人口和居住郊区化的指标。膃人口和居住的郊区化是郊区化最主要的表现之一,也是构成郊区化的要素之一。无论西羁方城市还是我国城市,如果出现了郊区化,则必定有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密度下降而郊区人口密度上升。因此可设置下列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的郊区化水平:(1)郊区人口密度变化率;(2)人口增长率差值;(3)城市中心区向郊区的通勤者数量;(4)郊区住宅销售面积比重。其中,人口增长率差值为郊区人口增长率与中心区人口增长率之差,差值越大,说明郊区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城市中心区相比越快,人口郊区化的强度越大。郊区住宅销售面积比重为郊区住宅销售面积与全市住宅销售面积之比,该比重越大,说明在郊区定居的人口越多,居住郊区化的水平越高。膈2、反映经济活动郊区化的指标。蚇郊区化是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由大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迁移的过程,而城市功能向郊薄区的流出是以各种经济活动为载体的,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工业和以商业、饮食、个人服务为代表的传统第三产业等经济活动迁入郊区。经济活动郊区化是郊区化最直接地表征,也是引致郊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反映经济活动郊区化的指标主要有:(1)郊区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2)郊区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3)郊区工业园区(开发区)GDP贡献率;(4)郊区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元/人);(5)城市中心区居民购物圈半径。其中,郊区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为郊区非农产业就业人口与全市非农产业就业人口之比。郊区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为郊区非农产业增加值与全市非农产业增加值之比。郊区工业园区GDP贡献率为郊区工业园区产值与郊区GDP之比。荿3、反映生活空间郊区化的指标。羇由西方国家城市郊区化的历程可以知道,随着郊区经济实力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