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家村合作信用社.doc

格式:doc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村合作信用社.doc

上传人:s1188831 2015/11/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村合作信用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HUN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学生姓名:
学生考籍号:
专业:
金融管理(自考本科)
指导老师:
2014年3月20日
摘要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众多金融机构中发展历史较长、机构网点较多、服务面积较广、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农村信用社发展能力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一是“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二是农村信用社发展能力的提高是持续经营的基本要求;三是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的基础力量,只有注重发展能力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经营风险,解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低效运行状态,才能加强和改善服务,达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四是现代农村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农村信用社实行综合发展能力建设。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浅谈的研究,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找到根本原因,进而做出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本文主要有七大结构,主要为:; 。其中有农村信用社的三大目标(合作制目标、经营制目标、“三农”目标);;四.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五. 管理体制及监管模式的确立问题;;。
关键字: 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目标
目录
摘要 1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浅谈 3
(一)合作制目标 3
(二)经营制目标 4
(三)“三农”目标 4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特点 5
(一)以资金互相合作为基础 5
(二)以资金为媒介实行成员间的联合 5
(三)既包含精神和道德的因素,又不是慈善机构 6
(四)不以单纯的赢利为目的 6
(五)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 6
(六)以灵活的方式进行经营 6
三、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 6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6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7
四、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应予关注的问题 8
(一)进一步明确信用社改革的目标 9
(二)管理体制及监管模式的确立问题和信用社的监管体制如何设置,是改革中的一大难题 9
(三)信用社改革应采取分散决策 9
(四)对信用社的扶持和经营限制应予权衡 10
(五)地方政府承担职责应以储蓄保险体系的建立为前提 10
(六)应逐步扩大贷款利率自由化改革的试验 11
(七)信用社改革与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相配套 11
五、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11
(一)权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首节 11
(二)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支持力度 11
(三)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和科技兴社战略 12
六、针对镇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2
(一)制定人员年度培训计划,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2
(二)巩固镇农村信用社与社员(客户)之间的密切关系 13
(三)加快不良贷款消化吸收 14
(四)整治农村信用环境,增强贷款诚信保障。 14
参考文献: 17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浅谈
(一)合作制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财富明显分化,一些弱势群体事实上难以获得商业金融的眷顾,如果他们能够自愿加入合作金融组织,实现互助自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农民中的大多数无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所需的资金融通,很难从政策金融机构、商业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获得,只能依靠民间借贷。农村信用社本应担此重任,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农村信用社不恰当地充当了“官办银行”的角色。在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之后,农村信用社由人民银行实施监管和行业管理,农村信用社的独立法人地位也未能得到有效体现,原本应该属于民营银行的农村信用社,蜕变成了被动执行人民银行各项政策的附属机构,比如它们需要负责落实收编农村合作基金会、城市信用社,推行信用镇、信用村、小额农贷等政策。
挑战合作金融存在的一个普遍观点是:金融业具有风险集中并延期爆发的行业特征,不适宜由受教育程度不高、对金融业知之甚少的农民通过一人一票的方式行使管理权力。问题的关键不在农民的素质高低,而在农民一人一票的选举是否受到他人不恰当的干预,比如:来自宗族的或者基层政府官员的干预。
事实上,实行合作制将使股权结构更加分散、服务对象相对固定、经营目标更加清晰、民主管理更加深化,合作制的组织形式不可能构成金融企业管理混乱的理由。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企业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企业依靠所谓的“精英管制”只能维系一段时间,只有建立在私有产权和民主监督基础上的法人管理机制才能确保企业的存续经营。金融业作为风险集中的行业,需要特别的法规和独立的机关进行监管,但这并不能说明金融业不能沿用现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