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教育集团教育均衡发展纪实.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集团教育均衡发展纪实.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9/6/7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集团教育均衡发展纪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集团教育均衡发展纪实紧随时代脉动服务社会发展 2009年秋,台城初中成立教育集团后,形成了一校三区的格局,开始了把初中教育统一在实验中学的旗帜下,实施教育均衡的尝试与探索,由此台城初中教育将在成功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实施等方面推行一体化。这是近年来响应教育改革,呼应社会需要,回应过度择校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当下打破校际沟壑,放**校效应,一促进教师流动,共享优质资源的最佳选择。一、激发活力,让教师流动起来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名师及名师群体的影响推动着一个学校的教育发展,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风走向,教风影响着学风,而教风和学风则决定着校风。打造以名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让名师在校区之间有序流动和定期示范,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然而,由于学校差异的客观存在,在以往的师资流动中多是“人往高处走”,越是薄弱的学校,越是留不住师资,越是薄弱的学校,也越难淬炼出名师。在传统的眼光里,不同档次的学校,教师受家长尊重的程度,在学校的福利待遇是有区别的,名也好,利也罢,如果是教师调动交流时,往薄弱学校去,对教师来说会有一种情感冲击和心理失衡。集团化以后,学校之间的屏障被拆除,沟壑被填平。统一的领导和管理,让教师对校区间的认识逐渐认同,让同事间的交流更加轻松。特别随着义务教育层面绩效工资的实施,划区招生的推行,原来学校之间的津贴差距不再,生源状况趋平,教师对同城异校的互动也就相应地少有排斥了。与此同时,站在人本的角度,考虑到教职工对集团急难险重工作的支持,集团在推优,出新,职评等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对当事人给予了明显的倾斜,由于各项激励措施到位,教师们是被列在学校光荣册和功劳薄上参与交流的,因此,甚至是出现了主动报名到分校区的感人场景。让教师动起来,让教育活起来,让辐射带动功能在教育集团内优先合理地展现,这种有益的尝试必将把台城的初中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也必将能为均衡教育的探索闯出一条新路。二、淡看常态,让生源稳定下来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均衡推进的核心要素。如何让学生不再舍近求远,如何让家长少受择校困惑,是现有机制下急于解决好的问题。 2009年秋,台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招生全部免考,学校采用了自主报名,电脑派位的方法对三个校区进行了招生,2010年,随着市委市政府对校区设置的调整,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对小学毕业年级生源状况做了大量的前期摸底工作,在教师队伍集团内顺畅交流的前提下,对现有的生源作了划区招生、就近入学的布局规划,即按学校周边生源的饱和量以及学生家庭的居住地,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实施划区,使各校区生源相对固定。划区招生,生源常态了,教育集团化会不会像牛奶掺水一样稀释掉原有的味道?学校是可以一朝更名的,但是校风的传承与积淀也是一朝一夕的事吗? 家长的疑惑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如正常人在适当献血后,可以激发自身的造血功能,加快新陈代谢一样。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过改造薄弱学校成功经验的实验中学就已经用实践证明了她的兼容、继承和创新能力。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实施校区均衡发展,集团领导集体制定“强化东校区,巩固南校区,打造新校区”的发展战略,在确保毕业班级师资不受影响,确保东校区与南校区教师优先交流的前提下,对南校区和新校区的师资力量做了均衡配置,而新校区的管理力量更是重点得到了加强。在集团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