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最近看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感慨很多。很想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那也就不枉此生了“在如此艰难危险的长途上见缝插针地涂几句,既做不成文章也做不了学术,剩下的只是一个稍有知识贮备的当代中国文人面对古域文明时的赞叹、惊叹、感叹和悲叹。”白底红字,显目地印在封面,四种叹息抓住了我的好奇,更不禁要想:难怪书名题做千年一「叹」。余秋雨在旅程中所受的震撼与感动,文字虽无法完完整整地表现,却仍是带来不小冲击,即使阖上书,心中依旧澎湃不已,久久不能平息。文中有一段余秋雨形容世界的文明有如运动场上竞争的对手,过去中华文明与其它古文明进行着生命力的竞赛,其周期须千年为度;如今赛场转进入百米短跑,起步不久的运动员们健步如飞,而裁判也依此计分,于是令远途而来的选手们略感委屈。一直很喜欢这部分,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的脚步,中国也走向转型,过去不合时宜的观念、认知,是该被拋开、改变;但在一味盲从追随流行,急急舍去旧有的一切时,是不是变得太过独断,甚至本末倒置?不应只是为改变而改变,而是要有个准则、依归,和最起码的基本。此刻,所有中华子民们,已经是该思考的时候,思考过去、思考未来,思考整个中国!由书中所述,我看到了希腊的悠闲,过去虽曾听人耳述,但文字的描写又是别有一番感受。希腊曾经承受了太多太大的痛苦,而现在他们选择悠闲来生活,乍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悠闲已过度、精神已懒散,这一切便又太令人难过。“悠闲是痛苦的终结,痛苦是悠闲的代价。”这让我不禁想起那些在公园的游民,他们因为失去工作而流落街头,久而久之却习惯于这样的生活该如何拚命、如何工作,从此一蹶不振!这也好比我们读书,初时兢兢业业、不敢偷懒,可若有一两次马虎,便容易成为习惯,而习惯一养成就难以改变了。“闲散是曾经健康的结果,但过分闲散则会损害健康。”“站在金字塔前,所有人都面对着一连串巨大的问号。”或许正因如此,在众多古文明中我独钟爱埃及,众多的疑问成了神秘,交织成一丝薄纱呼唤着我们。“不要草率地把问号删去,急急地换上赞美的感叹号或判断的句号,人类文明史还远远没到可以爽然读解的时候。”于此,想起现在多数人们的自以为是,不过看到片面便大声嚷嚷起来,却不想想这在他人眼里,是如何笑话及可悲。有时我不禁疑惑他们如此急于定论,为的是什么?急于发表自己那既不周全又好笑的看法,求的是什么?可谓班门弄斧、自取其辱之事,无时无刻都上演着。“我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埃及的祖先留下太多太多的问号,它漠然无声不多说当时历史,这对后代的我们,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我想只有我们的后代才看得见吧!翻到了耶路撒冷那段,又是另外不同的感触,在现今国际情势中,那里集合三大重要宗教,集合许多不同的文明,虽然像美国这大熔炉也聚集众多的文明;但在耶路撒冷,那些文明太终端、太极致,一旦碰撞便酿成了悲剧。“世界上没有另一座城市遭受到过这么多次的灾难。它曾在战争中毁灭过八次,即便已经成了废墟,毁灭者还要用犁再铲一遍,不留任何让人怀念的痕迹。”能够集三大宗教于一地,是种光荣,但也因此承受诸多磨难。人类,喜欢相信文字,喜欢相信由别人发现的事实,尽管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还是舍弃亲身探讨而选择只需“接受”的简单过程,所以我们才那么容易被操纵、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