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镇罗营镇二00七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镇罗营镇二00七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2019/6/7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镇罗营镇二00七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镇罗营镇二00七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与主要预期目标2007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时期,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镇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搞建设谋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绿色经济”战略,深化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村镇,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0350万元,比2006年预计(下同)计划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20770万元,%;企业总收入9900万元,计划增长10%;企业利润115万元,计划增长15%;干鲜果品总产量23100吨,计划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3960万元,计划增长20%;税收1930万元,计划增长15%;人均纯收入6550元,%。二、实现预期目标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及措施(一)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为目标,深化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1、继续深化三大战略,推进果品产业升级——以精品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精品林果种植业。有机食品生产模式、标准化生产模式是大力发展精品种植业的基础。在大庙峪、季家沟等村建设三个大桃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在五里庙、上镇等村建设4个大桃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全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无公害生产发展,使精品率达到70%以上。——以营销战略,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政府引导组建主体企业化、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5个,加强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成员的营销知识培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农民开拓市场的能力水平,使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在国内外市场竖起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果品直销,使果品直接进京和外埠市场销售率达到50%以上。鼓励支持运销组织、协会、营销大户筹建100吨以上的冷藏保鲜库6座,通过仓储保鲜、反季节销售,使果品升值增效。——以综合开发战略,提升果品产业综合效益。深化农业多功能开发,拓展果品产业综合开发效益之路。在五里庙、东北四岭、上镇等村建设精品观光休闲采摘园。在园区内修建观光特色茶亭、农产品展示交易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同时挖掘、蜜梨、红肖梨等具有我镇地方特色果品的生产潜力,扩大种植规模,使特色产品发挥地域优势、文化优势、品牌优势,影响消费者的“兴奋点”和“吸引力”。逐步完善季家沟—桃园村、上镇—关上村干线公路两侧果园观光带附属设施,在果园边种植山楂、紫穗槐、花椒等自然植物,培育为天然特色绿篱。果品的产销过程,田间路的建设是基础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农业观光休闲采摘、生态观光旅游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目前全镇20个村仍有451066平方米田间路需要硬化,,如2006年能够完成总工程的50%,明年需完成总工程的另一半。2、以果草蓄一体化和标准化养殖工程为契机,构建生态良性循环养殖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区农委《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畜牧养殖的积极性。果草畜一体化是一条果草间作、果畜互促、立体开发、良性循环的生态富民之路。在果园种植牧草2000亩,引进优质种羊100只,引导养殖户修建百方以上的青贮池100个,筹建肉羊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组建培育养羊协会3个,进一步推动商品羊养殖规模化发展,使商品羊年出栏达到2万只以上。巩固发展上镇***养殖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在牛角峪、五里庙等村引导筹建10栋***标准化养殖鸡舍,年新增商品***10万只以上。结合民俗旅游的发展,鼓励引导农民发展柴蛋鸡上山入园养殖2000只以上的5户。争取引进品种优良、技术先进的种养业项目,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防控体系,依法防治动物疫情。3、生态立镇,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在宜林荒山实施爆破造林工程,生态旅游风景区实施彩叶造林工程,对疏林和灌木林地进行低产低效改造,同时对中幼林进行抚育,对边远荒山实施封山育林,使镇域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83%提高到85%。进一步完善生态林补偿机制,加强对林业管护人员的管理,切实发挥管护人员作用,有效保护好造林绿化成果,提升绿色生态建设水平。(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基础条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基础环境。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