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历史学论文初稿.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学论文初稿.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6/8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学论文初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崔方之争”,方这样的社会名人成为公共知识分子在论述关于中国当今知识分子的有关问题之前,我想在这里阐述清几个简单的概念: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以及公知。所谓的知识分子最早理解这个名词最早来自于法国,最早的含义中就有“他们以人类普遍观念和共同理想的名义反对当权者”,时间是十九世纪晚期,起源是所谓的“德雷福斯事件”。在这之后,知识分子介入行动出现主动性,集体性的趋势。在一般观念看来,知识分子仅仅是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文化知识的人,其实不然,知识分子从产生的一开始就有了评论时事政治的性质,知识分子可能是作家,学者,记者,教师,也可能是大学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受西学影响,朦胧地把知识分子与知识阶层区别开来。如称知识分子为“学界分子”,称知识阶层为“知识界”等。1933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明确规定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阶层,属于“脑力劳动者”。公共知识分子又是什么样的一种人群呢?在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是从查德·A·波斯纳的《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中引进过来的,它同样只是个舶来品。而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与知识分子的区别是公共知识分子的内涵仅仅局限于体制之外,换句话说,公共知识分子是更具有独立精神的一群人,但是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公共知识分子,都只是中性词。随着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日益渗透,“公知”这个词应运而生了。其实,公共知识分子的与公知的界限在当下中国的区别已近不太明显,如同俩个本来有交集的圆已经从有交集变成重合,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资本力量的干涉,思想的多元化开放化,这样的圆形在不断地扩张,扩张。如果说,公共知识分子代表的含义还是中性的,那么公知这个词就是前者的污名化,扩大化,多元化。在转基因这个有巨大争议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媒介的推动下,崔方二人各自扮演的角色已经和他们最重要的职业身份没有半点关系。前者是一个从央视离职的前著名主持人,后者是从事网站开发和写作的自由职业者,打假斗士,看似没有任何交集的俩个人却因为转基因事件互相掐架,对簿公堂。在这背后,我们不得不看看他们所借助的工具:社交网络。从1994年4月,直接互联,全功能网络连接,短短十几年时间,网络就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而这种便捷隐秘的工具对中国社会阶层的解构与建构起了巨大的作用。社交网络在中国的兴起也不过短短接近十年的时间,而崔方论战的媒介也正是借助了微博这一强大的具有传播力的和实效性的平台,尽管微博实际上也在衰变。不可否认的是,微博已经将以崔永元,方舟子为代表的这群人的身份转化为公知,他们在网络上围绕的社会热点问题不仅仅是他们所关注的,也是社会所关注的,而在各方关注的前提下,他们的角色定位往往也是身不由己,网络的巨大推动力对其身份转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政治,技术,资本的强大支撑下,包括新浪微博这个中国最主要的舆论平台,顺应了中国市民阶层,中产阶级和年青一代对自媒体,自组织化的先验渴望。在中国,不管一个人他是什么身份,只要智力健全,他都可以有能力去关注网络上发生的一系列热点事件,换句话说,社交网络让每一个智力健全的人都可以参与到社会事件中去,这不仅仅在无形之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