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第1课时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从整数乘法除法算式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教具运用 课件教学方法 :呈现---实践----发现---强化。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以生活中的师生关系、父子(女)关系,引入数学中的相乘和相除的关系。二、【复习导入】。10÷5=16÷2=20×4=100÷25=150×4=220÷4=25×4=24×3=: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三、【新课讲授】(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2)说一说第一类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同时板书。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M÷N=P,(M、N、P均为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a×b=c,(a、b、c均为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四、【课堂作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16和24;(2)24和72;(3)820和5。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48是6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3、9、15、21、36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五、用数学文化你知道吗?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因数之和,则称该数为“完全数”。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