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6/9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耿增才 河北省故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预设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往里面“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木,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一、 知识性的问题直观设问法。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如“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综合归纳法。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达到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如“中国古代有哪几个政治清明的统治时期?”“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这种提问多用于归类复****或专题训练,其纵横交叉,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记忆性与总结性的问题是源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在课木中可找到,是封闭性问题,难度不大,可让学****不大好的学生多多回答。二、 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关注史学界的研究动态,了解各种观点,以保证问题设计的质量以及思路点拨的恰当、到位。(1)层层剖析法。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的木质。例如“面对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又如何处理的?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影响?”这样提问,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象木质就一层层理清,有助于对重点问题的掌握。乂如:围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形势的变化这一史实,提出一连串问题:“抗H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抗H战争为什么会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何变化?”“H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对中国抗战形势有何影响?”这样经过四步设问,加上教者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就会得出有关结论,因而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逆向思维法。从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例如:讲完戊戌变法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光绪帝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戊戌变法能不能成功?”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的不同看法。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总结吋,不要求唯一答案,只要有理有据就行。对比区别法。将相类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例如“西安事变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有何异同?”这种提问多用于理清易混淆的概念或事物。要确定好对比项,才能理清脉络、去伪存真,达到解疑析难的0的。(4>神入讨论法。历史不能假设,但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形象、深刻地分析一个历史现象,我们不妨作点假设。例如,在教学“西安事变”吋,我设计了这样一串问题:“假如你是当时普通的老百姓,你的愿望是什么?假如你是张学良、杨虎城,你冇何打算?假如你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你冇何主张?”通过冋答这些问题,学生由被动接受老师分析国内各阶层的主张转变为以当事人身份主动探究吋局,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西安事变的性质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转换角度法。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问,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在讲“重庆谈判背景”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这一难点,我补充了蒋介石与毛泽东来往的三封电文,并提问:“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