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点状抽拨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体会
附32例报告
解放军第401医院普外科山东青岛(266071)
孙春亮徐宪辉李安富王志远
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效果可靠,但因切口较大,常在小腿遗留较明显的瘢痕,尤其女性患者,常因影响患者下肢美观而放弃手术。我们从2003年开始采用小腿曲张静脉点状抽拨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其中5例患者为双下肢病变。年龄21岁-64岁,,-23年,共37条肢体。按国际静脉联盟临床分级,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浅静脉曲张(C2);肿胀(C3)14条;不同程度小腿皮肤色素沉着(C4)8条;皮肤溃疡(C6)5条,其中1例术前合并溃疡出血急诊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深静脉通畅。
手术方法
术前患者取站立位,用记号笔描记曲张静脉。所有患者均在腹股沟处做切口,于根部结扎大隐静脉及其主要属支,常规抽除大隐静脉主干。沿小腿曲张静脉表面稍侧方用尖刀片刺破皮肤,用特制的弯钩经皮肤切口伸入皮下组织内至静脉表面,向周围稍加分离,推开静脉周围的软组织,将静脉钩出至皮肤表面,用两把小血管钳夹静脉并将其切断,分别转动血管钳将静脉血管分段抽除。皮肤切口压迫止血,不必缝合,直至将所有曲张静脉抽除。若抽拨过程中静脉断裂,一般不需要结扎,局部压迫多可达到止血目的。伴有溃疡者,术中将溃疡部位清创后,用粗丝线贯穿皮肤及皮下组织缝扎溃疡一周,安放纱布粒打结,阻断通向溃疡的异常静脉血流,促进溃疡愈合。患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1-2次/日。术后10-14天去除弹力绷带,穿循序减压弹力袜2-3月。
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皮肤溃疡均在术后3-8周逐渐愈合。3例合并切口下血肿,其中1例因术后切口活动性出血,于术后当晚手术止血,另外2例经局部加压包扎治愈。
讨论
传统的大隐静脉手术中在处理小腿曲张成团的静脉时,常以曲张静脉团为中心,采取较大切口将静脉团完整切除,并结扎邻近的交通支。手术效果较为确切,但常遗留较大的手术切口瘢痕,影响小腿美观,尤其令女性患者难以接受。同时若皮瓣游离过大,还有导致皮瓣坏死的可能。我们于2003年开始针对小腿曲张静脉团,采用皮肤点状小切口,用特制的弯钩将曲张静脉分段钩出并将其抽除,已初步取得良好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基本不遗留皮肤瘢痕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口径较小的曲张静脉的抽拨。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小腿皮肤基本未遗留瘢痕。抽除口径相对较细的静脉时,一般不需要结扎静脉断端,经局部压迫及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均可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