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论曹操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矛盾性.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曹操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矛盾性.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6/9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曹操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矛盾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肂论曹操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矛盾性薁蚅摘要:曹操的在文学中的地位丝毫不逊色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现在的学者研究曹操的诗歌的过程中,偏重于研究曹操诗歌的文学史意义,对曹操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研究明显的少于对其文学史的研究。在本文中通过分析曹操的诗歌来分析曹操内心的思想情感,分析曹操内心中的矛盾性,以及矛盾性所表现的几个方面,通过对曹操诗歌的把握,以史学为参考,来分析曹操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矛盾性。蒆关键词:矛盾性;生命意识;建安风骨袃莈引言肇曹操的诗留传下来的20余首,多为四、五言句的汉乐府类诗题。曹操戎马一生、横槊赋诗,其诗章非吟自军旅之事,既发自军旅之情,凝聚着政治家的豪迈、军事家的壮烈、文学家的神采与诗人的浓缩。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创始者和精神领袖,成为建安文人的典范,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操诗歌慷慨悲凉,表现出了浓重的悲情意识,同时曹操的诗歌由于自身和当时社会原因也表现出了浓重的矛盾性。袅众所周知曹操的文学形象是矛盾的是复杂的,用易中天先生的话来说:“曹操的脸从多彩变成惨白”正式这种对这种矛盾性最形象的表述。当然我在这里论证的矛盾性不是特指曹操的功与过或者说曹操到底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奸雄的讨论,而是分析曹操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性。薃曹操的诗歌不事雕琢,慷慨激昂、感人肺腑。在钟嵘的《诗品》中这样评价曹操的诗歌:“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也这样评价曹操的诗歌:“曹孟德诗如摩云之雕,振翮捷起,排焱烟,指霄汉,其回翔摇意取直上下,肯乍下复高,作起落之势。”从前人对曹操诗歌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曹操的诗歌是其真实情感的抒发而作。很少有矫揉造作的层面在里面。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曹操诗歌真挚的情感中来体会其在诗歌中而表现出来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葿一、对汉室存留的矛盾膆曹操以及曹操的父亲作为汉室的臣子,从小也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忠于天子、成就功业是曹操所追求的。但在为官过程中曹操渐渐地发现汉室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名存实亡中央政府,各路诸侯拥兵自重、黄巾起义爆发,整个华夏大地一片混乱,百姓生灵涂炭正如曹操在《蒿里行》中记载那样:“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这当然不是曹操所要的世界,也不是曹操所要的汉室。由此导致了曹操对汉室的存留就表现出了浓重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曹操想做周公成为一代贤臣,另一方面这个朝代已经无药可救,一味愚忠于此只能只能做这个腐朽的王朝的殉葬品,正如曹操在他的诗歌《精列》中所说: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万事万物都有它生长和衰亡的规律,人是如此一个王朝亦是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心怀忧愁呢?但曹操却仍希望自己可以“周公吐甫,天下归心?”成为一代贤臣。莅曹操的这种对汉室存留的矛盾心理在他的早期的诗歌《薤露行》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这一首诗歌创作于董卓作乱后曹操离开洛阳逃归乡里的这段时间。这首诗客观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曹操当时的心里状态。全诗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这首诗的前八句的大意是:汉室在传到二十几代后所重用的大臣实在都是庸才,就像猿猴穿着人类的衣服。做事情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