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书让我们懂得古今中外,读书让我们看到天上人间。我们无需回走千年,便可穿水泊上梁山,结识英雄好汉。我们无需逾越千里,便可问巴尔扎克,从人间喜剧里听出悲意。我们无需跋山涉水,便可领略到名师大家的教学风范。作为一名经管类大二的学生来说,就必须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尤其是对经济学名著的涉猎:每一学期读几本经济学名著或者学科基础的各类书,并在读完之后思考下从中你学到了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是一件多么惬意与有意义的事啊!其实这也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这更加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大学-这个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可能对你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具体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学时光。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多看书多学习,获取各类知识,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当然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对待学习,争取精益求精。但也许各类学科的学习及各种活动的进行等占用了我们大都的时间所以对于这个习惯的保持有很大的阻碍性。然而学校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与课程安排,乘着这个学期经济学名著阅读的实践课,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多读几本书,多获取一些有意的知识。这次我主要想谈谈我读美国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Bateslark,1847—1938)的《财富的分配》后的一些感受与启发。一、克拉克是美国边际主义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会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经济学会创始人、协会第三任会长。他倡导静态与动态两种经济分析方法,对现代庸俗经济学有广泛影响。应用边际原理于生产和分配领域,提出边际生产率说,认为工人工资水平的下降,是由于人数的增加;倡导动态利润说,认为利润只存在于动态即发展着的经济之中,是对资本家采用新技术的报酬,企图为资本主义高额垄断利润提供理论根据。主要著作有《财富的哲学》、《财富的分配》、《经济学纲要》。为纪念他对经济学的贡献,美国经济学会更设置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奖励青年经济学家。其中《财富的分配》是他的代表作,“以现代方式出现的第一部主要的美国著作”。二、从书的目录章节及内容来看,《财富的分配》一书共分26章。总结概括可以分为6个部分:1、第1~5章分析分配的一般规律;2、第6~7章分析了静态动态学说;3、第8~12章具体分析了分配结构问题;4、第21~22章分析了经济因果论;5、第23~24章分析租金、价值及产品单位问题;6、第25~26章又回到了静态动态学说。就是只有六个部分的这本书在我们思想上有巨大的冲击。三、下面我想具体谈谈读完此书后我的所想所感:(一)首先,说起“财富的分配”,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分配不均的现象与数据。例如:现在收入水平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比如同样是企业,一般企业职工不到2000元。而在一些垄断行业里,如银行、石油、石化、烟草等等,一个处级干部不但年薪超过30万,而且每年还有几千公升的油票补贴费。再比如,同样是公务员,发达地区的科级公务员一月近万元,而中西部最高只有4000余元。而退休工人则不足2000元,绝大多数人只有1000元,这点钱还要交各种保险等费用。这些差别为什么会这样悬殊?原因在于垄断行业的垄断行是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需要而决定的,其垄断性是建立在占有全民所有资源上。这些资源本应当归全民所有,现在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