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农村扶贫工作体会与农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汇编.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扶贫工作体会与农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汇编.doc

上传人:762357237 2019/6/12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扶贫工作体会与农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汇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扶贫工作体会目录第一篇:农村扶贫工作思考第二篇:扶贫工作心得体会第三篇:扶贫工作体会第四篇:关于我市农村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五篇: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总结正文第一篇:农村扶贫工作思考农村扶贫工作思考建国以来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政府在扶贫上的一系列政策不仅为13亿中国人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回顾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新挑战,并为今后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一、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体制改革推动式扶贫始于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于缓解农村贫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使农民收入迅速增加。此外,国家还采取措施使社会财富的分配逐步向农民倾斜。(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决定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对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进行综合开发,以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我国专门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从此,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政府扶贫的指导方针改变了以往单纯救济的扶贫方式,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方针。(三)重点攻坚式扶贫从1991年起针对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脱贫致富难度较大的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帮扶行动。在这一期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XX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为落实扶贫攻坚计划,中央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经过努力,XX年5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攻坚计划基本完成。(四)参与式扶贫开发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困难。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迫切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XX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结了以往扶贫开发的成就和经验,部署了今后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根据会议的精神,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XX年)》。新纲要注重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并且意识到疾病是使农户陷入贫困的一个主要因素,扶贫规划强调参与式扶贫、以村为单位进行综合开发。新纲要承认城乡间人口流动是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并采取新的政策举措使农村居民更容易从城镇新出现的工作机会中获益。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结果显示,,低收入人口也从XX年的6213万减少到XX年的2841万。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二、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政策面临的新挑战(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扶贫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市场经济中,农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资金和资源的流失和投资倾斜使贫困地区稀缺的资源大量向发达地区流动,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矛盾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不仅存在着经济规模、经济基础、经济实力的差距和发展阶段的差距,而且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也不如发达地区。此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求贫困人口素质有相应的提高,贫困农户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在农村贫困地区显得比较落后和缺乏。并且贫困地区在追求经济效益,尽早摆脱贫困的主导思想支配下,常常不能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往往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上。(三)政府推动型扶贫的局限性和问题日益显现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各方面环境与条件的改变,以政府行政推动为主导的扶贫方式及实施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日益显露。表现为,一是政府的资金供给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对扶贫资金的需求。二是多部门参与和部门利益的存在使政府扶贫开发易出现难以协调的矛盾,并很有可能出现相互削弱甚至抵消工作成果的情况。三是由于政府对扶贫资金的管理过于宏观,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影响了扶贫资金尤其是有偿资金效益的发挥。四是政府官员的高度流动性既不利于扶贫政策的连续性,也不能保证官员以负责的态度保证扶贫任务的落实,造成扶贫项目的短期行为比较普遍。(四)特殊贫困地区矛盾突出目前,,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33%;在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