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活法读后感20XX字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一书不单是以一种特殊的经营哲学帮助无数企业家成功,更是传递出一种特殊的人生哲学。无论是京瓷跨越半个世纪的成功,还是曰航的600天扭亏为盈,都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是公司上下在稻盛和夫的引领之下,对“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命题的不断认知、思索和践行。简单说来,是敬天爱人、克己复礼、努力奋斗、诚实良善。人生和企业的方程式在这本书中,稻盛和夫先生给出了一个关于人生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人们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包括智商、体能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事实并非如此。能力或许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所持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其实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热情和能力的乘积,还要与“思维方式”相乘。所谓“思维方式”就是哲学,也可以叫人生观、判断基准,人心中抱有的思想、所持有的价值观。持有的“思维方式”不同,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就会迥然不同。也许有人会想,“有一丁点消极的想法没关系吧”。可事实是,哪怕只有一点负面的想法,结果就会全部变成负值。因为几个要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所以“思维方式”哪怕只是负的1分,结果都变成负值。并且越是热情足、能力强,就越会造成大的负面结果。以善恶,不以得失来做判断释迦牟尼教诲我们,“欲望”“愤怒”“愚痴”这三种本能,是人所有的烦恼中最难驾驭的,称之为“三毒”。如果对自己的思想放任不管,人心就会被这“三毒”占满。必须做出努力,哪怕在心中根植一点善念、一点善心。人是“思想”的主人,人格的创造者,自己环境和命运的设计者。在心里种下美丽的花草种子,精心照料,就可以结出丰硕的成果。反之,如果疏忽了照料,就会招致杂草丛生。因此,一定要把心灵打扫干净,把自己的思想变得纯洁。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人既有善良之心也有邪恶之心。所谓善良之心,就是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旁,而祈愿周围人幸福的、充满着温情的利他之心。所谓邪恶之心,就是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之心。所以尽量抑制只要自己好就行的这种利己的想法,而让善良的利他之心更多地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做修行、修养,就是塑造人格。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帮助我们对事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在书中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发生了问题,需要对事情作出判断时,瞬间浮现在脑海中的想法,几乎都出自于本能。因此,不可以用刚刚冒头的想法立即对事情作出判断。‘稍等一下!,先把这个判断暂时搁置,然后运用理性进行思考,或者用善恶来衡量。不是看对自己是否有利,也不从感情出发进行判断,而是动用理性,用善恶去判断。暂且放入一个‘缓冲器’,待考虑好以后再下决断,这一点很重要。不知有多少次,我们意识到最初浮现在脑中的判断是错误的,故而重新思考,从而避免了失败。作为人,何为正确? 在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中,有“作为人,何为正确?正确的事物要正确地贯彻”这个条目。他时常将这样的问题抛给自己,为维持正确的判断基准而不懈努力。所以说,他的哲学既作为企业经营的判断基准,同时也是自己生活的规范。在多数时候,没有人会向自己提出“作为人,何为正确?”而书中思考的所谓“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同时,这也是孩童时代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的原则,例如“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等,或许有人感到惊奇。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