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秋咏月诗词.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秋咏月诗词.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6/13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秋咏月诗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重点提示: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建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十五夜望月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一、课前口语训练1、请两名同学进行课前演讲;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二、朗读这首诗1、请两名同学朗读这首诗;2、请全班同学边揣摩诗情画意边进行朗读2遍;3、老师范读这首诗;4、全班集体朗读这首诗2遍。三、教师简介作者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十年(775)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四、师生共同分析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五、分小组讨论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六、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唐诗;2、收集更多咏月诗句;3、朗读并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第二课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重点:一、背诵这首词。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过程:一、课前口语训练1、请两名同学作自我介绍或演讲;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二、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预习检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    2、教师范读(录音范读)。    3、学生一齐朗读这首词。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