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明弘治长乐县志.doc

格式:doc   大小:161KB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明弘治长乐县志.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6/14 文件大小:1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明弘治长乐县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葿明弘治长乐县志羄 膃明弘治《长乐县志》点校本薂目录芈卷之一地理:沿革邑名分野疆域形胜风俗里至山川城池坊巷乡都桥渡公署(仓库铺舍等附)学校(书院乡贤祠附) 坛壝芈卷之二食货:户口土田贡赋水利物产宫室(亭榭附) 祠庙(各乡土谷祠附)薃卷之三寺观(庵堂等附) 丘墓(漏泽园附) 古迹祥异秩官历官名宦肀卷之四选举:进士举人岁贡荐辟芀卷之五人物:道学宦绩儒林忠节孝义武功莈卷之六人物:仕宦隐逸贞烈寓贤仙释恩典封赠羄卷之七词翰:纪述螂卷之八词翰:题咏聿长乐县志卷之一蒈赐进士前刑部主事长乐刘则和,署儒学教谕事举人栝苍潘援同修莅地理膀建置沿革螈长乐县禹贡扬州之域,周时为七闽地,秦置闽中郡,汉初封无诸为闽越王,都此。武帝灭闽越徙其人于江淮间,尽虚其地,后立冶县,属会稽郡。东汉末分冶县地为东南二部,此为南部。三国吴属建安郡,晋析置原丰县为晋安郡治。至隋开皇中改原丰为闽县。唐武德六年都督王义童析闽县地置新宁县(即今之十二都敦素里,曰“古县”者是也)。寻改为长乐县。上元元年,防御使董介以其地卑隘迁置今所。元和三年省入福唐,五年复置。五代时闽(闽,系闽县之误。)改为昌安(昌安,可能是安昌之误。),后复为长乐,宋元仍旧。而我朝因之初编户三十二里,今一百一十三里。为乡者四,统二隅,二十有四都。薈邑名薂新宁(唐县名取《书经》:“宅新邑,宁厥止”之义);长乐(唐名。《闽志》云:“地名长乐,居者安之。”);安昌(五代时名)。羂分野薇福州在《禹贡》属扬州,为百粤之地。按《天官书》云:“牵牛婺女属扬州。”《天文志》以须女为粤分,《尔雅》谓须女即婺女。福为粤地应须女,而长乐固在其域中矣!蚇疆域羃本县东抵海,西抵闽县界,袤一百二十一里,南抵福清界,北抵海,广六十五里。莀形胜薀前揖平原,后负崇冈,沧海环其左,双江拱其右,而首石一山高出霄汉,登高望远,足为胜观,虽东南之边疆,实闽邦之名邑也!蚇风俗莄地硗产薄,人多业儒,父子兄弟同登科第者有之,次则****句读为童子师。又俗尚俭朴,虽膏粱之家皆耻服华丽。古所谓“海滨邹鲁”,长乐近之矣。近海者率以渔为生,在农之家妇女亦执工作。肂里至荿本县东至大海澳一百二十里,西至闽县界一里,水路至府城一百二十里,南至福清界五十里,北至海五里,水路至连江一百二十里。东南至东洛水路一百三十里,西南至石尤岭福清县界六十里,东北至当田澳连江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苦竹溪闽县界五里。至京师六千一百四十三里;至南京二千九百七十二里。螇山川(岩石井泉附)螅首石山在县治北。山巅有石巍然,高出二十余丈,上广数十步,中有窍泉。登之四顾见水,又名“四水石”。相传此山鸣则出状元,故有“首石山鸣出大魁”之谶。○四明山在县治西。其山屹然如削,高列四峰,中有古坛生钓竹,有井泉甘如蜜。○六平山在县治东,一县主山也!形势六折,神秀平坦,因以为名。○南山在县治南半里。宋有孝子邹异庐墓于此,有芝草甘露之瑞。○登高山在县治西南半里,与南山相对。每重九,乡人皆于此登高故名。○龙台山在县治西北半里。其山自六平而来,上有石台。宋绍兴二十九年春有龙爪树而腾人,因名为龙台。每遇岁旱祷雨辄应。○芝山在县治东半里。石岩中有观音像,后有芝草生覆其上,因名。○董奉山在县治南十二都,相传为董奉炼丹之处。按《一统志》谓上有神人裸身散发,人见之必获福,故又名福山。○钟门山在县治东南。昔有僧自广南载钟泛海而还,至此溺焉。后人驾二舟,候潮退以木贯蒲牢,欲藉潮起之而卒不可起,今潮落人犹见之,故名。○越王山在县治南敦化里。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战不利,诸族子弟散居南海,此其一焉。○御国山在县治南二十都。山形有捍卫中国之势,又曰卫国山,谚云“鱼骨山”。○天池山在县治南十九都。上有池水,大旱不竭,故名。○五云山在县治东南崇仁里。唐大中十四年僧道深过此,适见有五色云起。询其山,乃居人王有成主之,欲请创寺。有成曰:“若其年丰稔,则是云现。”后因名五云山。○圣娘山在县东南崇仁里,旧有天妃宫在焉,因名。○碁山在县治北新开里,事迹见《寺观志》。○灵山在县治北敦化里。○牛山在县治东北十五都,为牧牛之所。○炉峰山在县治北方乐里皇恩寺后,状若香炉,故名。○冠峰山在县治北崇仁里,山巅有石如进贤冠。旧有石刻“冠峰”二字。○太常山在县治东,一名大解山。其山左接稠岩,右连首石,高出诸峰,尊其名曰“太常”。○柯林山在县治北永胜里。○定山在县治东南建兴里。其山脉分董奉如葫芦倒地形。取其定静之义,故名。下有古田郑氏居焉,故又谓之郑山。○赤屿山在十一都屿头。一乡之人皆依此以居。○牛垄山在县治南四都。其山最高,四面小山环抱,中有田百余亩。登高望远,一方形胜皆在目中。○嵩山在县治南四都洋中。山石盘结,有济舟庙在其巅。○三山在县治南四都。其山尖秀状如笔架。地理家以一县之山皆发轫于此。○屏风山在县治南三山之西,状如屏风,故名。○烟墩山在县治东南建兴里定山之南,上有烟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