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途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途径探讨.doc

上传人:287865472 2019/6/14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途径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牌产名逐渐成为消费者倾慕、追求、购买的对象。名牌产名以其优异的质量、超群的性能、周到的服务,长期享誉和占领市场,为广大消费者所公认。因此,发展名牌产名质,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有效途径。发展名牌产名,对于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行之有效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竞争日益激烈,发展名牌产名,就成为企业家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名牌产名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有些名牌产名更为突出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成就,凝结着这个国家的最新科技成果。有的名牌产名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技艺和技能,是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和现代文化艺术的结晶。名牌产名是国之瑰宝,它代表着国家的荣誉,又是各国沟通的桥梁。迈进21世纪的中国,跨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门槛,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中国要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放眼世界,胸怀全球,主动地去了解、去接触,创造出名质一流的国际名牌产名[3]。,也是一种独立的资源和资本,它是能够进行营运的。名牌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名牌营运是资本营运的高级阶段,是一种核心发展战略。从宏观上来看名牌对促进贸易、引导消费、鼓励创新、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探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是发展地方经济与企业创新的必然。企业要创名牌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名牌。缺少名牌战略,名牌建设就缺少一致性方向,名牌治理无章可循,名牌的传播与推广年年“信天游”,众多企业声势浩大、投入不菲的名牌工程往往欠缺业绩,名牌的价值与意义也就无法体现,更不用说累积名牌资产了。可以说,名牌急需战略规划,更需要战略途径探讨。,不但有利于消费者识别产名、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而且有利于企业进行广告宣传,扩大事业领域。可以说名牌是企业和产名的象征和代表。在现代知名名牌是企业形象良好的具体证明,领先名牌战略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数量众多,名牌战略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改善,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有助于名牌战略的实施,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质量创名牌,以名牌闯市场已成为企业的共识,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赢得市场和树立企业形象的决定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竞争靠实力,实力竞争靠企业,企业竞争靠产名[5]。名牌是企业兴盛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莫不是以名牌支撑,其中尤以美国为最,全球500家大公司,美国占据了153家。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已成为美国企业称雄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最重要的战略。世界名牌,是指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同一种名牌推销其所有产名的国际营销策略。九十年代,随着许多国家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各国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各种区域市场和全球市场已初具雏形,推出世界名牌,已成为许多跨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必然趋势。名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年努力渐次积累的结果。可以说,名牌的成长过程,既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的过程,同时父是名牌宣传逐步升温的过程。外国企业十分重视名牌的宣传,其投入之大,艺术性之强,以及回报之丰厚,都相当惊人。国外企业在大力宣传自己名牌的同时,又把保护名牌作为一个常规性的工作贯穿在日常经营活动之中[8]。为了防止假冒与侵权,美国企业还将同类产名中与自己产名商标相似的文字、图形进行注册。对商标的管理也特别细致和严格,一经发现他人申请的商标与自己注册的商标相同或相似时,他们会及时提出异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注册商标。,很多国内的名牌可能一度名噪一时,但能够维持长久地位的却是少数,缺少“世界级”的名牌。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在名牌经营上仍有很多问题,存在着许多重大失误,如宣传策略不当、合资或联营不当、缺乏创新、丧失特色、规模过小等。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牵头组建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名推委”)主办,中国名牌的评选从2001年正式开始,截至目前已进行了四次评选,但因中国名牌有效期为三年,所以目前真正有效的仅包括2002年的123个、2003年的147个和2004年的271个,共541个(有数字为479家企业的547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涉及95个产品门类的120种产品品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比例为88:32,其中生产资料类共118个中国名牌,而生活资料中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