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水文水利计算.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文水利计算.doc

上传人:drp539607 2019/6/14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文水利计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设计暴雨推求有资料地区,设计暴雨的推求采用实测雨量进行分析;缺资料地区采用2003年颁布的《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查算。(2)设计排涝流量设计排涝流量一般采用平均排除法,也可采用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当涝区内有较大的蓄涝区时,一般需要采用产、汇流方法推求设计排涝流量过程线,供排涝演算使用。1)平均排除法广东省一般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排水流量,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集水面积较小的涝区排水设计。平均排除法按涝区积水总量和设计排涝历时计算排水流量和排涝模数,其计算公式为:(5-1)式中:Q——设计排水流量(m3/s);Ci——各地类径流系数,参考值:水稻田、;山岗、坡地、;村庄、~;;Ai——各地类面积(km2);Rp——设计暴雨量(mm);Ei——各地蒸发量(mm),一般可采用4mm/d;hi——各地类暂存水量(mm),水稻田采用40mm,鱼塘采用50mm~100mm,河涌采用100mm;W1——水闸排水量(m3);W2——截洪渠截流水量(m3);W3——水库、坑塘蓄滞水量(m3);T——排涝历时(s);q1——堤围渗漏量(m3/s)q2——涵闸渗漏量(m3/s)q3——涝区引入水量,对灌溉是指回归水量(m3/s)q4——废污水量(m3/s)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F——控制排水面积(km2)。 治涝区内有水闸、泵站联合运用的情况下,一般先用水闸抢排,再电排。在用平均排除法计算泵站排涝流量时,应扣除水闸排水量和相应排水时间。2)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需求出最大排涝流量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5-2)式中:K——综合系数(反映河网配套程度、排水沟坡度、降雨历时及流域形状等因素);m——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的关系);n——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的关系)。我省目前还没有关于排涝模数各项参数选取的统计分析。建议参考湖北省平原湖区的分析:集雨面积大于500km2的涝区,K=,m=,n=-;集雨面积500km2以下的涝区,K=,m=,n=-。3)产流、汇流方法根据设计暴雨、设计雨型、设计净雨深,推求最大涝水流量和涝水过程,并依据蓄涝容积和蓄涝区限制水位(最高控制水位),进行涝区水量蓄泄平衡计算(排涝演算),通过试算推求排水流量。这种方法适用于排水区面积大、蓄涝容积大、排水历时长的地区。产汇流计算方法,目前我省一般按照《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进行计算。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集雨面积小于10km2的涝区,仍采用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较为合适。(3)设计外河水位根据涝区暴雨与承泄区(外河)水位的遭遇情况分析,计算当涝区发生设计标准暴雨时相应的外河水位。外河设计水位一般采用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如无实测资料,参照《广东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潮区可采用5年一遇的最高水位,其余地区采用外江多年平均洪峰水位。对近年来河道上修建了工程或进行了堤围加固、河道整治的河段,要采用工程修建后的设计水面线,并考虑河道下切的影响。河道下游和三角洲地区可采用2002年颁布《西、北江下游及其三角洲网河河道设计洪潮水面线》(试行)中的成果。由于西、北、东江中下游因采砂等原因造成河道下切,水面线下降,因此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