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文档名称:

语文教学备课指南12月18日.doc

格式:doc   大小:179KB   页数:10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语文教学备课指南12月18日.doc

上传人:fy3986758 2019/6/15 文件大小:1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教学备课指南12月18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张学君cfbdxj@语文教学不外乎两个问题,即什么和怎么教。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两个环节,即确定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是讲课的前提,不是写给别人看的摆设,而是写给自己用的指南。自己想在课上解决什么问题,讲课之前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落到实处。第一章、三维目标的重新设定语文教学目标与其他科目不同,具有很大的弹性和模糊性。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第一节新三维与旧三维1、新课标新三维新三维虽看起来眉目清楚,但并不容易操作。例:《先秦诸子论德八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词语说、愠、罔、殆、亡、官、锲、镂、假,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一般要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语汇。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对我们的深远影响。显而易见,一二两维是相互重复的。问题在于,新课标之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之不合逻辑,有拼凑意味:知识与能力可以并举,算是两个元素。过程不能算是“目标”,可以删去;而方法是技能因素,可以合并到能力中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组合很随意,不过是人文性的另一种表述。故三维目标可以做如下重新归类:工具性(知识+能力)+人文性(德育)如此,又回到了旧三维。2、旧大纲旧三维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旧三维比新三维更合逻辑,操作简便,所以为一些教师所不愿割舍。例:《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网络版)“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目前还有新旧三维混用的情况:例:《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蕴含的生活情趣和美好追求。能力目标: ,有条理地发表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情趣。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其实是旧三维的模板再现。不过旧三维也有问题。它容易使教师忽视文本的解读,除知识目标易于落实外,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容易发虚。第二节阅读教学新三维1、从三个问题到三个目标现在,我们从普通学生解读文本的角度考察,他们须要跨越哪些障碍。一般说来,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由浅入深,有三个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准确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没有不解或误解的地方。其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独立评价。最后,细心揣摩文章的艺术特色,提升阅读与写作的品味。故此,提出针对文本解读的新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文本的客观内容。2观念目标:领会文本的主观倾向。3审美目标:揣摩文本的艺术手法。2、新三维目标的逻辑依据此新三维目标三者有其内在的逻辑性:首先,天下万物不外理事情三端,文章内容亦莫能外:曰理、曰事、曰情三语,大而乾坤以之定位,日月以之运行,以至一草一木,一飞一走,三者缺一则不成物。……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叶燮《原诗》)事物属性事理情文化精神真善美人文科学史学哲学文学文体分类说明议论记叙桐城文论考据义理辞章文学功能认识教育审美教学目标知识观念审美这个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与旧三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相对于旧三维,它以文本解读为基础,有下手处;它循序渐进,依次完成,有规律可循。如以建筑比喻文章,知识目标是地基,观念目标支架,审美目标是装修。3、新三维目标的基本要点知识目标可分为背景知识、语文知识和文本知识。观念目标可分为作者观念和读者观念。审美目标可分为文体特征、作者风格和文学手法。第三节《散步》教学案例1、《散步》简案1以《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伴奏,以一组全家福、家人笑脸、亲情画面等引入。美文共赏教师配乐范读感知内容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分歧?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品味细节如何体会“我”一定要让妈妈和我一起去散步?如何理解“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