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儒林外史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94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儒林外史课件...ppt

上传人:cjc201601 2019/6/15 文件大小:3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儒林外史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儒林外史》一、吴敬梓生活的时代及其创作:吴敬梓生活于18世纪上半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尽管是“康乾盛世”,但潜伏着危机,当政者对知识分子采取以文字狱高压与以科举收买两种政策。吴敬梓出生于世代为官的科举之家,其曾祖、祖父两辈中多通过科举考试做了清初的大官,“五十年中,家门鼎盛”。自父辈始,家道中落。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经历了一个追求、失望到冷淡、憎恶的过程。18岁中秀才,29岁参加科试因行为狂放而被黜落,因此对科举考试大为失望。以后几次考试都未能参加。其出身、其经历使之熟悉科场,故能创作出《儒林外史》这部传世名作。现存最早的《儒林外史》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的卧闲草堂本。其版本有50回本、55回本、56回本、60回本等。除《儒林外史》外,还著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已佚)。今仅存《文木山房集》四卷。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以明代为背景,实际上反映清代中期的社会生活面貌。1、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隐括全文”:1)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是全书总的思想倾向。2)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3)盛赞孝道,恪守儒家的孝悌信条。4)作者对学问的理解也还是经史、天文、地理一类,基本上还是传统所提倡的学问范围。2、全面深刻地揭露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具体有以下几点:1)结合科举考试制度所造成的恶浊的社会风气,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周进与范进。官与财。2)揭示了由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在社会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胡屠户。3)除功名富贵热外,科举制度还派生出各种各样丑恶的社会现象,严重地毒化了社会风气。求签、测字、算命。4)小说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揭露,还触及到了八股取士的内容。5)小说还生动地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虚伪和腐败:A、主考官的昏庸、腐朽,不学无术;B、科场的腐败与丑陋。3、批判讽刺对象除科举及热衷于科举的士子外,还有:1)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假名士。所谓假名士,即“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表面上看并不醉心于功名举业,而实际上却是依附于这宗制度所产生的地主官僚剥削阶级的寄生虫。他们多是想功名、谋富贵而不得,于是假托名士风流,饮酒做诗,到处招摇撞骗。如权勿用,匡超人等。2)官场的黑暗。官府与豪绅互相勾结,狼狈为奸。3)作者肯定忠孝的同时,也深刻揭露和尖锐地讽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王德、王仁、王玉辉等。4、正面形象与作者的理想:其正面形象主要有两类:1)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冕、庄绍光、迟衡山、虞博士和杜少卿等,他们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他们身上的共同特点是:A、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于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B、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C、承袭了传统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的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思想。2)市井小民,他们处于社会底层,作者以赞美的笔调描写他们纯朴、善良、诚实的品格,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但这些市井人物的身上,不免带上了浓郁的清高名士的风雅气质,影响其真实性。总之,从这些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作者是批判假儒而肯定真儒的,其社会政治理想也还是儒家的理想,其做人标准也没有、事实上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道德观念。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把握分寸,讽刺态度严肃;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对贪官污吏是无情揭露和严厉鞭挞,对迂腐儒生是既同情又讽刺,对正面人物是在肯定中略显微词。对马二先生的讽刺不无善意,讽刺、嘲笑之中对不幸命运深切同情,对严贡生无情鞭挞。。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作品能真实而又艺术地讽刺。2、《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具体包括:1)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2)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范进发疯、严监生临死。不到社会的真正出路,看不到光明和希望。书中最后的描写充满了一种失落的无可奈何的悲剧气氛。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物描写上,其人物描写有如下特点:1)从不孤立地写人,写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总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周围的环境条件,因而不仅能写出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行为,还能揭示出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行为。其讽刺是为抨击整个社会而发的,是戏剧性和悲剧性相结合的。2)将爱憎情感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中,不是凭空抽象的说明,而是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来表现。2、《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具体包括:1)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2)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范进发疯、严监生临死。3)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严贡生之言。4)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胡屠户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