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5/11/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

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实施方案
前言
四川是中国客家人聚居的五大省之一,初步统计,这里居住着 200 万客家
人,他们主要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客家人的第四次移民浪潮从闽、
粤、赣原乡地迁入四川的。由于四川地处内陆,农耕文化保留得较完整,加之客
家人的凝聚力强,客家文化有着较大的封闭性,使这里的客家人群落至今仍保存
着较原始的文化体系,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群落特别是发达地区如香港、沿海等
地在现代化和东西文化的冲撞过程中,已较大程度地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特性,这
就是四川客家文化弥足珍贵之处。
在成都这一中国西部特大城市东部的洛带古镇,全镇人口 万,但 90
%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这里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着客家人的古老****俗。以洛
带古镇为中心,周围十几个乡镇还聚居着约 50 万客家人,他们以是否会说客家
话、祖先神位写法和家族来源作为文化认同的标志。客家人多数是清初广东、福
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由于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所以学术界
统称为“东山客家”。
东山(即龙泉山脉)客家人在成都市城市发展向东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客家
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两难选择,都市文化的进程迫使东山客家人思考传统
文化价值。在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时候,东山客家人选择了在开发中保护传统文化
的道路。我们也发现,那些保留完好的客家文化,完全可以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发掘并表现出来。洛带古镇西距成都 18 公里,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
11 公里,有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洛公路通达,位于特大城市近郊,可进入性好,
地处成都平原和龙泉山脉的接合地带,是花果山省级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
济发展状况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好,适宜发展旅游业。
基于此,1999 年 2005 年期间,成都东郊的客家重镇洛带古镇政府委托我
们编制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及实施方案。
一系列方案实施后,洛带古镇的知名度迅速上升。2005 年 10 月 12 日,世
界客属第 20 届恳亲大会在成都正式开幕,这是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首次在中国西
部举行,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乡亲相聚美丽的“天
府之国”,共话亲情友情,共谋合作发展,此次“世客会”的主会场就设在位于成
都以东的“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世界客属第 20 届恳亲大会的召开,产生
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客商在四川的投资就上 100 亿元,不仅为洛带
古镇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本市场,而且也对整个四川省、成都市经济产业
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辐射效应。洛带古镇的崛起,使其成为了四川省、成都市与
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界联系的一座桥梁。“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洛带
古镇真正成为了世界客家人心中永远的精神栖息地,成为了世界的古镇。
第一部分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
时间:1999 年
策划团队
顾问:季富政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
组长:杨振之教授(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成员:杨振之(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陈世松(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员)
杨国良(四川师范大学资环学院教授)
蒋云志(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工程师)
江松盛(成都市洛带镇国土办主任)
刘安儒(四川省社科院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德莉(四川省黄金武警总队高级工程师)
一、洛带古镇区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东郊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的交接处,西距成都 18km,南距龙泉驿
区府所在地龙泉镇 11km,距成渝高速公路立交桥接口 公里,东邻万兴镇,西邻西平
镇,南接同安镇,北距洪安火车站 7 公里。规划范围的地理坐标为东经 104°21′,北纬
30°39′。
2、地质地貌
洛带古镇所处地域在地质上属龙泉山断裂带北东端西侧斜坡和川西平原交汇地带。在构
造上,龙泉山的隆起和川西平原的下陷,是受一组北东向断裂活动所引起,例如龙泉经洛带、
金堂至绵阳的大断裂分开了龙泉山和川西平原两大地貌单元。
在规划区内主要出露第四系和白垩系地层,很少出现侏罗纪地层。在玉带湖以东、三
道财神一带,主要为棕红色夹灰色砂岩粉砂岩,偶尔夹少量黄绿色页岩(蓬莱镇组 J3p );
在玉带湖及五里坡一带,出露地层上部为紫红色粘土岩粉砂岩,下部为砖红色砂岩粉砂岩(天
马山组 K1t);在五里坡、熊家嘴一带及坝丘、台地,多为棕红、砖红色泥质细砂岩夹泥岩
(夹关组K2t);而棕红色砂岩泥岩,多分布在平坝台地或小丘基岩裸露部分(灌口组 K2g)。
第四系地层除下更新统未出露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