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doc

上传人:drp539607 2019/6/1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太湖县新城小学程金霞电话:**********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文本细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不断钻研、探索的热门课题。我几次参加了安庆市小语会“文本细读”专题研讨会、观摩了几次市小语教坛新星阅读教学课教学展示,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文本细读”专辑的拜读,让我对“文本细读”由陌生而亲切,由亲切而向往。在不断的学****过程中,开始慢慢地积累、探索。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过:“文本细读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看到这句话,我有些不解,文本的细微声响从何而发?为何文本发出的是“细微”声响?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中,我觉得文本的细微声响在对重点词语的品味中,在重点语句的反复朗读时,躲在字里行间里,在对作者的深入了解后……一、抠出重点词语去年,我参加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执教了《给予树》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以妈妈心情的变化为线索,文中有三个表现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担心”、“生气”、“紧紧地拥抱”,它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了这三个词语,就抓住了课文的脉络。教学时,可以由词及句到篇,循序渐进。首先,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表现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然后,在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了这些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指导读好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这些词语除了帮助我们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切入点。妈妈的“担心”、“生气”、“拥抱”都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正是在妈妈的爱的影响下,金吉娅学会了爱别人。而妈妈心情的变化,引导我们一步步认识金吉娅,感受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之心,这正是本文的学****主旨。抓住这三个词语,放在课文这个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品读,金吉娅的形象,给予树的寓意便在品读中凸现,深深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二、反复朗读重点句子诵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激发学生的感情,还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表达与共鸣。听过一位老师教学六级下册《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一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玩味。一读感受,抓住“边走边放,起起落落”感受老人与海鸥相互默契的动作节奏。二读体验,海鸥吃得快时欢快地读;体验海鸥吃得心满意足时就放慢速度读;体验翻飞的白色、有声的乐谱时想象面读;三读品味,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句话变成诗,配上乐,不仅品味人鸟相亲的和谐还读出了语言的美、文字的美,声韵的美。学生在教师吟读、师生合作读、自我吟诵等不同方式与要求的朗读中入情入境,在文字感受与声音表达中体味文章思想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情味,倾听文字发出的细微声响。三、在字里行间寻觅字里行间有什么?什么都没有,是空白。在空白处阅读,就是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我们要挖掘出潜在字里行间的一个个点,通过想象、感悟、联系生话,将文字还原于生活来品读课文。一个词语,一个标点都是我们不能放过的点。如《鱼游到纸上》一文,描写了青年在池边静静地看鱼这一细节,引导学生想象青年怎样地看,看了多久。教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或许那是一个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