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江苏省金坛市罗村逸夫小学.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苏省金坛市罗村逸夫小学.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6/18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苏省金坛市罗村逸夫小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课程新教师新角色江苏省金坛市罗村逸夫小学张卫华在一片鲜花与掌声中,我们跨过了第二十个教师节。“燃烧的蜡烛”,“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光荣的称号又一次在我们的耳边响起。它赞颂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也体现了教师行业的无私奉献,更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期待。这不由地让身为教师的我倍受鼓舞,无比荣光。但我总觉得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对教师的光荣美喻似乎已经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了。把教师比作蜡烛,一味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要知道蜡烛的光是很微弱的,只能照亮一点,而不能顾及全面。当前有的教师的确是像蜡烛,他们讲求奉献,吃苦耐劳,令人敬佩。但是他们发出的光也很讲求聚焦,眼中只有那些尖子生,一好遮百丑,至于后进生,已是无暇顾及。孰不知我们追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只要是学生,他们都需要光和热。仅仅依靠那么一点点微弱的烛光能行吗?况且教师也是人,也有生命的价值,也应该不断地发展自我,焕发生命的精彩。把教师比作“工程师”,这是一种工业化模式的反映,意味着教师的工作是在按一定的工艺要求、方案和流程,批量生产规格划一的产品—学生。其实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在与教师及同伴的交流中生成新的人格;教师在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激活智慧,实现教育的理想。正如叶老先生所讲:“教育是农业,决非工业。这就意味着教育是生长、生成;而不是制作、铸造。”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个有独特个性,独立思想的鲜活个体。因此与其去抓生产,搞规划,当一名“工程师”,还不如去做一名实实在在的培育新苗的“农民”。把教师比作“园丁”,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但是万万不能把教师的工作看似园丁的任务。园丁的首要任务是修剪花木,发现有不循规蹈矩的枝条,就会毫不留情地将其拦腰剪掉,以求得整体的一致。在园丁的眼里决不允许有任何越轨的行为,所有的枝条必须要服从园丁的意愿,否则就将面临被扼杀的下场。而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孩子,孩子的思维火花、智慧的萌芽是天真的、幼稚的,也是最容易打破常规的。教师决不能当自己是“园丁”,因为他们不合自己的意愿而去抑制孩子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逐步深入的今天,我觉得教师更应该是一轮红日,一个充满热情,浑身散发着光和热的载体。它能给天地万物提供温暖和阳光,使世上所有的生命都能健康成长。同时它有着巨大的能量,在给予别人和时候,自己也体验到释放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满足;教师更应该是一名出色的“裁缝”,具有一双手让每个人都充满自信的手,并且还会“量体裁衣”。不同的人不同对待,学生间是有差异,但是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有不同的策略,要会“上下打量”,“量体裁衣”,同时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充满